共 45条 安全距离
成果

输电线路爬树机器人与修剪树木的研制

发布日期:2019-06-04

输电线路分布点多面广,所处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尤其位于森林茂盛的山区,线行下树木生长速度极快,存在树木与导线过近的隐患。目前处理的情况是运维人员发现树障隐患后开展高处修剪工作。然而由于树种多样,树木生长高度较高,需人员爬上树干修剪树木。在这个过程中,人员爬树具有一定风险,不仅对人员技能要求高,而且在树上还存在其他危险生物,对人员存在一定威肠。其次对于部分树木生长过快,树线距离过近,容易导致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需要紧急停电处理,往往造成经济损失。当下也有采用激光仪进行树木的紧急清障工作,利用激光能量对焦,对超高树枝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人工登高爬树,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操作专业复杂,仪器设备昂贵,经济性不高;二是激光仪只能处理紧急超高小树枝,不能在日常巡维工作中对树权树枝进行处理,实用性不广。 因此希望设计出一种爬树的机器人,携带工具对树木顶端进行切断处理,操作简单,既可以在日常巡维中修剪树木,减轻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修剪超高小树枝,避免紧急停电,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
890次浏览
案例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输电线路通道走廊三维精准测距预警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3-07-26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为解决线路通道远程监控问题,大量部署单目可视化监拍装置,定时拍摄图像后识别目标物进行告警,由于单目相机不能准确测距,导致告警有效性低,无效告警约占96.76%,单目相机告警测距技术是输电线路运行领域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通过自主创新,首创了使用无人机已采集点云数据和电力杆塔上安装摄像头采集图像,运用二维-三维映射技术、内方位元素标定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并发加载和搜索技术,解决无法量测通道内危险源与线路安全距离的问题,实现输电线路通道全天候、全天时精准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危险源并阻止外破事件发生。

752次浏览
标准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546次浏览
PPT

基于北斗定位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监测预警技术及装置

发布日期:2023-03-30

传统的带电作业技术和装备在实际应用中始终存在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不足、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带电检修工作的实际要求。围绕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监测三大难题,项目攻克了强电磁场环境下多天线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研制了安全距离监测预警装置,搭建了现场安全管控系统。实现了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实时监测和人员主动安全防护预警。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带电作业技术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不足、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以技防为主的全新带电作业主动安全防护体系,可有效避免带电作业现场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率,产生的安全效益显著。

545次浏览
PPT

新型配电网生产作业安全数字化防控技术及智能装备

发布日期:2023-11-14

配电网生产作业安全是电力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电力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国家重大需求。本报告针对配电网生产作业安全风险难以管控难题,从数字化安全管控技术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配电网生产安全风险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平面-立体-全息的体系化安全风险防护技术架构,探究了配电网场景理解与知识推理、深度立体视觉与安全距离测量、多物理场融合成像与解译等数字化安全防控技术,以提升生产现场安全风险智能化防控水平,从而避免各类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配网作业人员自身生命安全及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512次浏览
成果

核电站冰堵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

发布日期:2018-06-06

冰堵技术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应用技术,本技术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多次试验验证,给出了科学有效的评价,解决了冰堵技术的限制问题,扩大了冰堵技术在核电站的应用范围,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冰堵工程方案,为现场安全实施冰堵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保证了机组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核电站商运以来,冰堵技术没有任何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参考。经过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多次试验验证,根本解决了冰堵碰到技术难点,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冰堵应用范围的技术创新。管径应用范围由6英寸扩大到36其寸。管道材料由碳钢和316L不锈钢材料拓展为304L/316L不锈钢、碳钢、低合金钢、铜、铝等多种材料。冰堵介质由由单-一的水介质拓展为水,海水、翻水。 冰堵工程方案的技术创新。针对低温对管道材料影响的理论风险,结合液氮冰堵试验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可行的预防措施,实现了铁素体材料和奥氏体材料的液氮冰堵。 冰堵夹具的创新应用。之前冰堵夫具只是单一的半封闭夹具,其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根据现场管道位置及布置、创新应用了多种夹具,包括开口式、整体式夹具、柔性冷冻夹套及编绕式冰堵设备。 冰堵验证方法的技术创新。冰塞是否在管道形成是整个后续维修工作开展的前提。由先前单一的疏水法拓展为多种验证方法,包括直接流水法,冰堵区域温度检查法,目视观察结霜法,超声波探测法,单侧压力升高法。 冰堵技术的安全技术创新。根据国内外冰堵失败事件数据的统计,找出冰堵失败的根本原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列出了安全注意事项和管理层关注的关键点,制定了冰堵技术安全规定。 冰堵位置选择的技术创新。以往冰堵位置选择只是根据经验,没有科学的依据。现在根据试验结论和计算结果,制定了安全可靠的位置选择方法。如冰塞与管道封闭端间的安全距离,冰堵与限制部件的安全距离等。 冰培技术的理论研究创新。根据研究表明,冰塞的强度不是靠冰膨胀后向外的径向力获得,而是依靠管道内壁与冰赛之间的摩擦力,和管道内壁与冰塞之间的附着力(机械互锁理论)结合在一起。

423次浏览
论文

变电站管母相间加装绝缘板带电作业方式研究

发布日期:2017-05-23

  根据《110kV典设》和《220kV典设》确定的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间隙距离,扣除作业人员占位0.5m后,无法满足《安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变电站管母相间加装绝缘板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变电站管母加装绝缘板方式的模拟真型试验研究,确定绝缘板的安装位置、尺寸和遮蔽范围。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采用加装绝缘板的作业方式,可显著提高作业间隙电气绝缘强度,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要求;在110kV、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进行带电作业时,绝缘板应安装在距邻侧边相管母分别为0.3m和0.5m处;绝缘板厚度应不小于5mm;110kV管母绝缘板高和宽分别不小于3.1m和1.9m,220kV管母绝缘板高和宽分别不小于3.7m和2.5m;搭接宽度不小于0.2m。研究成果为解决“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带电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距离不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保证110kV和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案例

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应用案例

发布日期:2023-07-19

国网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以“安全可靠、实用高效”为目标,聚焦解决变电站无人机“自主巡、实时传、智能判”遇到的技术问题,聚力攻克变电无人机巡检安全距离、航迹智能规划、移动智慧机巢、特高频挂载、缺陷边缘识别等关键技术,搭建OTN和5G传输通道,致力打造变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全面推广无人机巡检的实用化、规模化发展。

382次浏览
政策法规

输电线路建设获得政策保障

发布日期:2023-02-01

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出台国内首个省级公路与电网建设的工作规范,印发《浙江省公路项目与架空输电线路毗邻或交叉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双方临近交跨安全距离、杆塔结构系数等相关要求和项目建设相关流程,为输电线路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376次浏览
成果

带电作业智能现场监控及安全预警系统

发布日期:2021-04-29

输电网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物质基础。带电作业是提升输电网运维检修质效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线路检修向智能辅助的带电作业检修模式转变,可为建设世界一流输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输电带电作业环境为上百米以上的高空,直接接触高达百万伏的电压,是一项高空、高危、高强度的工作。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国网公司“十三五”运检规划》明确要求“通过远程管控技术、智能区域检测等技术实现远程多方位作业现场监视及智能告警,实现检修装备智能化、检修现场可视化。” 目前,带电作业安全管控基于电力安规,以人防为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地面指挥人员无法实时获取作业人员体征状态,不能实现对作业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极易发生人身事故:第二,虽然带电作业设置了高空监护人,但监护人仅凭视觉判断难以精准把控安全距离,无法科学客观掌握安全距离,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第三,带电作业现场处于流动状态,管理人员无法实时监测作业现场情况,不能实现智能告警和现场可视化,因此,目前带电作业人员仅依靠自身安全意识保障安全,安全风险较大,亟需研发一套集 人体体征、姿态监控为一体的智能安全预警系统。

369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2023年EPTC大事记

7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8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9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10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