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条 安装位置
论文

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

发布日期:2024-01-09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配电网中会面临极高比例的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压越限、潮流返送等问题频繁发生。在充分利用配电网已有调压手段和无功补偿的基础上,由于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太大无法就地消纳,光伏大功率返送导致节点电压越上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提出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概念,进而提出了矩差的概念,对矩差和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得出了配电网节点电压与矩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详细阐述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以发生光伏返送时保证配电网所有节点不发生电压越上限为目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算例表明,与传统的智能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直接确定储能安装位置,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工程实用性强。

457次浏览
PPT

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

发布日期:2023-03-13

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按以下内容进行介绍: 1)问题的提出 2)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的构成 3)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的运行模式 4)简易型蓄电池守护装置 5)蓄电池守护装置的安装位置 6)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的型式试验 7)鉴定证书

435次浏览
论文

变电站管母相间加装绝缘板带电作业方式研究

发布日期:2017-05-23

  根据《110kV典设》和《220kV典设》确定的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间隙距离,扣除作业人员占位0.5m后,无法满足《安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变电站管母相间加装绝缘板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变电站管母加装绝缘板方式的模拟真型试验研究,确定绝缘板的安装位置、尺寸和遮蔽范围。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采用加装绝缘板的作业方式,可显著提高作业间隙电气绝缘强度,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要求;在110kV、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进行带电作业时,绝缘板应安装在距邻侧边相管母分别为0.3m和0.5m处;绝缘板厚度应不小于5mm;110kV管母绝缘板高和宽分别不小于3.1m和1.9m,220kV管母绝缘板高和宽分别不小于3.7m和2.5m;搭接宽度不小于0.2m。研究成果为解决“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带电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距离不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保证110kV和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PPT

常规架空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仿真计算技术及实践

发布日期:2024-08-27

架空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是输电线路中常见的风致振动型式,极易造成导线断股断线等事故。本次演讲针对架空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计算进行以下四方面介绍:(1)防振锤功率特性、线夹支持力和阻抗的仿真计算技术;(2)典型导线自阻尼特性计算,考虑风场强度、防振锤安装位置等因素的“导线+防振锤”系统动力特性仿真技术;(3)基于分裂导线系统对数衰减率的次档距优化布置方法以及次档距振荡响应计算技术;(4)依据国家标准、常规架空线防振设计方法和上述系列仿真计算技术开发的架空输电线路防振辅助设计软件,以及基于该软件开展过的技术服务工作。

409次浏览
产品

HD-ST-6振动速度传感器震动探头

发布日期:2023-10-19

HD-ST-6振动速度传感器主要安装在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的轴承盖上(如汽轮机、压缩机、风机和泵等)。它是由运动线圈切割磁力线而输出电压的电磁式传感器,因此具有工作时不需要供给电源、安装容易等特点。安装位置:垂直或者水平安装于被测振动点上,传感器底部用M10×1.5螺钉固定。

403次浏览
论文

基于漏磁场和ICOA-ResNet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

发布日期:2024-05-09

针对变压器绕组变形、轻微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验变压器相关参数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变压器在绕组发生各种故障的漏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选取合适的故障特征以及光纤漏磁场传感器安装位置。然后,通过改进长鼻浣熊优化算法(improved coati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COA)寻找残差神经网络(ResNet)的最优超参数,以此参数构建ICOA-ResNet模型,将所得故障特征量输入模型进行故障诊断。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动模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等4种模型相比,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表明所提方法对变压器绕组变形、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364次浏览
论文

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逆变站保护功能及闭锁策略设计

发布日期:2024-12-11

针对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站,基于其一次拓扑结构,按照保护无死区、故障易定位的原则,结合测量互感器的安装位置,提出了保护的分区建议和配置方案。根据逆变站故障发生的位置及严重程度,以快速切除故障、减少停运范围为目标,提出包括LCC(电网换相换流器)闭锁、单MMC(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闭锁、MMC整体闭锁、顺序极闭锁和分步极闭锁的分级闭锁策略。以白鹤滩-江苏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际的控制保护装置和按照工程成套参数建立的RTDS(实时仿真系统)模型组建了实时闭环仿真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和闭锁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论文

基于MSSA的PSS与UPFC-POD参数和 UPFC位置协调优化

发布日期:2024-01-03

针对风火打捆(wind-thermal-bundled, WTB)系统在受到干扰时可能由于阻尼不足而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以及较高的网损会导致运行成本的增加和阻碍“双碳”目标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 PSS)与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PFC)附加功率振荡阻尼控制器(power oscillation damping, POD)参数和UPFC安装位置协调优化策略方法。首先,基于Matlab构建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和控制器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樽海鞘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salp swarm algorithm, MSSA),将协调优化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目标函数设计中考虑了UPFC装置的调节特性。最后,采用IEEE 4机2区系统和16机5区系统进行多种工况下的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协调优化后的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阻尼,维持发电机转速的稳定,抑制低频振荡引起的系统有功、电压等的波动,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有功网损,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运行经济性。MSSA在工程问题上的应用得到了补充。

300次浏览
产品

智能低压故障传感器

发布日期:2019-07-31

Y-GZ-D2000C3智能低压故障传感器(以下简称“故障传感器”)是佳源科技总结了多年的故障现场排查经验,针对低压线路复杂,台区用户数量多的特点开发的一种适用于400V低压线路侧的电气测量、状态监测和故障上报设备。故障传感器采用了开启式电流互感器或穿刺取电线夹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安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故障传感器可安装于配变低压出线柜、开关分支箱、用户表箱等位置。 故障传感器在安装位置建立监测点,采集三相电压、电流、开关状态等信息,计算线路的有功无功功率等电气量;在线路出现电压、电流故障时,进行告警指示并产生上报事件。具有本地RS485数据通讯接口或载波/微功率无线通讯接口,可以将数据实时传送给TTU设备或通讯中继设备。

关键词:
285次浏览
论文

高比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中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

发布日期:2024-09-19

柔性互联技术是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配电网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优化的配电网中压与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电力电子柔性互联设备(flexible interconnected devices,FID)的中低压柔性互联配电网潮流模型。然后,构建三层协调规划模型,上层以低压FID年运行成本及台区变压器负载率的年方差最小为目标,中层以中压FID年运行成本及从上级电网年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分别决策低压和中压FID的安装位置与容量,下层以各场景的从上级电网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运行,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和二阶锥规划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含高比例DG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通过柔性互联规划系统的年综合运行成本降低了19.01%,台区变压器负载率的年方差减少了82.59%,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273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