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配电网中会面临极高比例的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压越限、潮流返送等问题频繁发生。在充分利用配电网已有调压手段和无功补偿的基础上,由于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太大无法就地消纳,光伏大功率返送导致节点电压越上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提出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概念,进而提出了矩差的概念,对矩差和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得出了配电网节点电压与矩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详细阐述了光伏矩和负荷矩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差分析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以发生光伏返送时保证配电网所有节点不发生电压越上限为目标。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算例表明,与传统的智能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直接确定储能安装位置,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工程实用性强。
变电站管母相间加装绝缘板带电作业方式研究
根据《110kV典设》和《220kV典设》确定的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间隙距离,扣除作业人员占位0.5m后,无法满足《安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变电站管母相间加装绝缘板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变电站管母加装绝缘板方式的模拟真型试验研究,确定绝缘板的安装位置、尺寸和遮蔽范围。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采用加装绝缘板的作业方式,可显著提高作业间隙电气绝缘强度,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要求;在110kV、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进行带电作业时,绝缘板应安装在距邻侧边相管母分别为0.3m和0.5m处;绝缘板厚度应不小于5mm;110kV管母绝缘板高和宽分别不小于3.1m和1.9m,220kV管母绝缘板高和宽分别不小于3.7m和2.5m;搭接宽度不小于0.2m。研究成果为解决“110kV和220kV变电站管母相间带电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距离不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保证110kV和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常规架空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仿真计算技术及实践
架空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是输电线路中常见的风致振动型式,极易造成导线断股断线等事故。本次演讲针对架空导线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计算进行以下四方面介绍:(1)防振锤功率特性、线夹支持力和阻抗的仿真计算技术;(2)典型导线自阻尼特性计算,考虑风场强度、防振锤安装位置等因素的“导线+防振锤”系统动力特性仿真技术;(3)基于分裂导线系统对数衰减率的次档距优化布置方法以及次档距振荡响应计算技术;(4)依据国家标准、常规架空线防振设计方法和上述系列仿真计算技术开发的架空输电线路防振辅助设计软件,以及基于该软件开展过的技术服务工作。
基于漏磁场和ICOA-ResNet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
针对变压器绕组变形、轻微匝间短路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与实验变压器相关参数一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变压器在绕组发生各种故障的漏磁场分布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选取合适的故障特征以及光纤漏磁场传感器安装位置。然后,通过改进长鼻浣熊优化算法(improved coati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COA)寻找残差神经网络(ResNet)的最优超参数,以此参数构建ICOA-ResNet模型,将所得故障特征量输入模型进行故障诊断。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动模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变压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所提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等4种模型相比,在绕组早期故障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表明所提方法对变压器绕组变形、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
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按以下内容进行介绍: 1)问题的提出 2)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的构成 3)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的运行模式 4)简易型蓄电池守护装置 5)蓄电池守护装置的安装位置 6)电力用直流守护电源系统的型式试验 7)鉴定证书
基于MSSA的PSS与UPFC-POD参数和 UPFC位置协调优化
针对风火打捆(wind-thermal-bundled, WTB)系统在受到干扰时可能由于阻尼不足而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以及较高的网损会导致运行成本的增加和阻碍“双碳”目标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 PSS)与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PFC)附加功率振荡阻尼控制器(power oscillation damping, POD)参数和UPFC安装位置协调优化策略方法。首先,基于Matlab构建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和控制器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樽海鞘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salp swarm algorithm, MSSA),将协调优化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目标函数设计中考虑了UPFC装置的调节特性。最后,采用IEEE 4机2区系统和16机5区系统进行多种工况下的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协调优化后的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阻尼,维持发电机转速的稳定,抑制低频振荡引起的系统有功、电压等的波动,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有功网损,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运行经济性。MSSA在工程问题上的应用得到了补充。
高比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中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
柔性互联技术是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配电网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优化的配电网中压与低压柔性互联协调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电力电子柔性互联设备(flexible interconnected devices,FID)的中低压柔性互联配电网潮流模型。然后,构建三层协调规划模型,上层以低压FID年运行成本及台区变压器负载率的年方差最小为目标,中层以中压FID年运行成本及从上级电网年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分别决策低压和中压FID的安装位置与容量,下层以各场景的从上级电网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运行,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和二阶锥规划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含高比例DG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通过柔性互联规划系统的年综合运行成本降低了19.01%,台区变压器负载率的年方差减少了82.59%,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一种新型线缆配线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运用越来越高,实现了无人值守变电站,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变电站的数据传输和信号指令,它都是通过变电站内许许多多的二次线缆来实现。 智能变电站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都与二次线息息相关,但在二次线安装及放置及线缆配置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变电站柜内预制光缆及尾缆,安装位置随意,安装方式多样,安装混乱,严重影响了环境和美观。由于安装混乱,导致在设备调试及故障查找时,不能准确、快速的在几十条线缆中查找所要查到线缆,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及快速恢复。塞在屏柜内某个角落里,使用很不方便。光缆尾纤有其固有特质,不能像麻绳一样随便乱扎乱放,超过其最小弯曲半径了,就会折断或折弯后不可恢复,该条备用芯就报废了,需要进行更换和安装,这样耗力、耗时、同时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鉴于以上间题,我项目组研发了一种新型线缆配线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