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容量充裕性保障机制国际实践与启示
电力能源绿色转型和现货市场加快推进使得中国发电容量充裕性保障机制建立及其路径选择问题日益迫切。围绕此问题,梳理容量充裕性保障机制的国际实践经验,综合比较稀缺定价、容量市场和容量补贴电价3类机制的基本原理、总体框架与核心制度、机制优劣与适用条件;以容量市场为重点,比较分散式、集中式和可靠性期权3类市场模式,归纳以容量配额、资格审查和市场交易为核心制度的基本框架体系,研究各个市场拍卖制度设计和容量需求曲线计算方法;阐释智利补贴机制中容量电价和充裕容量的核定原理与方法,探讨稀缺定价机制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局限性及监管两难问题。最后,就中国容量充裕性保障机制建设问题,提出与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分阶段建议。
售电公司串谋定价行为随机演化博弈分析
电力零售侧市场建设初期,容易出现集中度较高的情况,对售电公司的串谋定价行为开展研究可以为规范市场运行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先将串谋定价行为视为有限的售电公司主体在“有限理性”前提下的协同行动策略问题,进而将具有选择差异的Moran过程引入售电公司串谋定价随机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中,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串谋系数、供需比等关键参数对售电公司串谋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寡占市场尤其是极高寡占市场中售电公司串谋定价的成功率会更高;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中,串谋系数对串谋定价策略的影响不同,市场内外部环境随机因素对串谋定价行为的影响随市场集中度增高而愈加显著;市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电能零售价格的分析研判并加强对竞争有效性的监管以及与反垄断执法部门、征信部门等单位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联动。
计及购电需求不确定性的微电网能源竞价交易模型
微电网可以将发电高峰期盈余的可再生能源出售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获取最大收益。采用拍卖机制确定交易价格,但交易过程中购电需求的变化也会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微电网收益产生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计及购电需求不确定性的微电网能源竞价交易模型。首先采用统一价格同步向上叫价拍卖机制进行定价,并提出了拍卖机制的改进方案来平衡用能消费者的对不同时段的拍卖需求;考虑到用能消费者的购电需求不确定性,采用鲁棒线性优化算法来规避不确定性参数对最优解的影响。最后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出售率及微电网的收益。
基于联盟合作博弈的风电数据定价方法
为发挥风电数据价值并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提出一种基于联盟合作博弈模型的风电数据定价方法。首先,提出一种考虑第三方监管的风电数据交易流程与风电数据定价思路。其次,通过数据交易获取邻近场站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提高风电预测精度,从而在电力市场交易中降低不平衡成本,提高风电场整体发电利润,体现所交易数据的整体价值。然后,将数据交易前后产生的超额利润(即使用交易数据后的发电利润增加值),以联盟合作博弈的方式分配给数据售卖方作为交易数据的定价结果,实现数据价值的定量衡量。最后,考虑风电时空特性通过最大化数据价值确定数据交易对象,实现风电数据的合理定价。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风电预测精度、增加风场发电利润,并实现风电数据定价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2023面向双碳的虚拟电厂技术支撑体系与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方面,目前国内的虚拟电厂还处在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1)从虚拟电厂的收益来源来说,已经开展的虚拟电厂业务模式主要以邀约型需求响应为主,盈利模式来源于响应补贴。但是需求响应属于偶发交易,在电网供需调节存在困难时触发,具有交易频次不确定的特点,无法构成虚拟电厂运营商主要盈利模式。随着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绿电交易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逐步放开,虚拟电厂可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全面参与到市场中,主要盈利模式除了需求响应,还包括辅助服务交易、电力现货交易等。(2)从虚拟电厂成本来说,除了平台与设备建设等前期固定成本外,不同类型虚拟电厂运营模式对应的运维成本差别较大。由于虚拟电厂运营平台一方面对接电力交易中心,另一方面对接各类资源聚合商,组织资源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并完成相关结算和利益分配。所以运营平台对不同资源组合的定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与创新,是激发各类用户侧资源积极参与虚拟电厂,提高虚拟电厂整体效益的关键。虚拟电厂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应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和发布虚拟电厂政策文件,结合“双碳”目标推进路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和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从管理要求、技术参数、运营模式等方面,加快制定虚拟电厂系列标准规范,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推动虚拟电厂发展规划,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和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明确虚拟电厂在各阶段的发展重点,推动我国虚拟电厂有序发展,将需求侧资源与发电侧资源调节能力等同,发挥虚拟电厂对“双碳”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达峰期、平台期、下降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应分为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和巩固完善期,虚拟电厂发展的邀约期、交易期和自治期与“双碳”路径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以有机结合。
基于电动汽车两阶段充电站分配的聚合商定价方法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动汽车数量与日俱增,充电桩数量不足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排队时间增加、聚合商定价等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电动汽车两阶段充电站分配的聚合商定价方法。首先将聚合商与电动汽车签约模式分为完全调度、奖罚机制调度和自由调度三类,考虑外部因素对电动汽车能耗影响并建立路网模型。然后采用改进A*算法求解最短路径,在A*算法的估价函数中引入时间因子。同时根据交通能耗、不间断行驶时间、红绿灯等待时间等因素改进估价函数。聚合商根据电动汽车的充放电需求、库伦定律得到充电站对电动汽车的吸引力。再建立电网-聚合商-电动汽车供应链,并进行两阶段的合理定价及充电站分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聚合商定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调峰效率和聚合商利润,减少电动汽车排队时间及交通能耗。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光伏产消者集群定价博弈
随着具有源荷二重属性的产消者占比日益提高,如何建立适合产消者的有效交易机制,激励其能源消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区块链技术下的产消者与运营商的集群交易模型,将区块链技术量化到产消者的用电行为上。考虑到产消者集群内各主体独立,电价制定和电量调度存在先后次序,采取Stackelberg博弈理论寻求最优交互策略,并通过区块链更新求解过程中的交互信息。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制定内部电价,能够提升集群内的光伏自消纳水平,同时在区块链技术下聚合优化集群内资源,可以有效提高产消者的用电效益与运营商的收益。进一步,结合光伏上网电价退坡政策,再次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绿证实时定价问题研究
随着绿证交易制度不断完善,如何更好地维持绿证交易市场供需平衡及削峰填谷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借鉴实时电价思想,提出基于需求管理的绿证实时定价机制。构建系统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对偶和梯度投影法计算拉格朗日乘子即影子价格,得到最优实时绿证价格。其次,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引入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 IGDT),构建风险规避模型和风险偏好模型以探究可再生能源聚合商不同态度下社会福利的变化,为系统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参考。最后,利用Yalmip和Gurobi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实现绿证供需平衡,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系统低碳经济稳定运行的目标。
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全解读 有效遏制电网投资成本
4月22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规趋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