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微电力技改检修造价软件
电力技改检修造价智能管控以2015年版《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规定》和《电网检修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规定》为依据,通过对电力技改检修工程造价工作流程的梳理,研究工程费用异步并行计算、多模式串匹配数据处理、资源智能推荐知识库构建及工程造价计算过程反演等关键技术,实现工程智能化录入,快速组价,降低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门槛,满足工程批次建设要求。 本项目主要用于电力技改检修工程编制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及工程审核等工作。
耐腐蚀轻质环保的球墨铸铁电杆
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功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经常被提及的“以铁代钢”主要指球墨铸铁。 目前,国内输电杆主要采用碳素钢结构和热镀锌防腐处理,热镀锌钢结构杆塔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钢管杆由钢板轧制而成,单段壁厚相等,自身结构缺陷导致重量大,从而造成工程造价升高;防腐处理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环境,在沿海地区和工业污染区龙为突出;运输、安装施工困难,山区和边远地区尤为突出;日常运行维护费用高;因自身工艺(钢板轧制)无法重复利用。 为解决以上间题,利用球墨铸铁材料研究开发碳素钢电杆替代产品,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LM-CNN的输变电工程造价自动计算模型
输变电工程造价计算作为造价管控技术的核心环节,其计算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效能。然而现有模型往往不能兼顾计算速度、精确性与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针对输变电工程造价中的实际需求确定模型的输入与输出,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将历史造价数据作为样本输入网络模型,得到网络输出;最后,针对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相差较大的问题,利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进行优化,完成模型训练。该模型结合列文伯格-马夸尔特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点,相比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梯度下降法-卷积神经网络(GD-CNN)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提高了输变电工程造价的计算效果。
近海风电三桩导管架风机基础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项目研制出特殊的定位浮箱作为近海三桩导管架基础的施工辅助工装,对沉桩施工进行精确控制,同时配合大型浮吊船安装上部导管架结构,攻克近海导管架基础的施工难点,保证了施工程质量,并已在江苏大丰(H12)200MW海上风电项目、江苏蒋家沙300MW海上风电项目等近海风电项目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普效果。 六、创新点、效果归纳及专利申请或授权情况: 1、本项目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海三导管架基础定位浮箱,解决了近海导管架基础浮态沉桩精度控制的难点,同时可以应用到五桩导管架基础,实现了导管架基础型式在近海风电的实施应用,提高风机机组运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2、项目成果目前已在江苏如东200MW风电项目、江苏大丰200MW海上风电项目及江苏蒋家沙300MW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应用,成果显著,受到业主、施工单位的一致认可,将成为未来海上风电三桩导管架基础施工的主流方式。 3、本项目成果关键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应用三维设计平台 一键生成变电站设计方案
5月22日,浙江杭州供电公司所属杭州市电力设计院员工在交互式自主智能三维设计平台上选择关键参数,点击预览后,平台一键生成了6个变电站设计方案。该设计平台还可以导出二维图纸、方案说明书和工程造价等。
上海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评审中心:电力工程智能评审模型
电力工程建设前,评审专家需要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工程造价等进行审查,涉及资料预审、可研评审、初设评审、反馈修改等流程,专业跨度大、技术指标多。近年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不断强化项目评审管理,更新相关规程规范,评审工作量随之增加,对评审专家的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计价体系
项目针对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电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 2006 版电网工程计价体系、2013 版电网工程计价体系以及西藏地区电网工程计价体系对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深入研究并测算了青藏高原地区人工、机械降效水平,提出了高海拔地区人工、机械降效调整系数,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合理计价调整体系,填补了西藏定额在青藏高原其他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科学计价的空白。①基于不同计价体系下定额和费用标准对青藏高原地区电网工程造价的影响差异分析,首次提出了西藏计价体系在青藏高原其他高海拔地区应用的关键技术;②系统集成了聚类分析、因素识别、类比分析等方法,创新性地构建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人工、机械降效测算模型,科学地反映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的实际降效水平;③补充完善了青藏高原地区电网工程计价体系,扩大了西藏计价体系的适用范围,科学地解决了同一区域采用不同计价体系的矛盾,形成了统一的青藏高原地区电网工程计价依据。 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统一的青藏高原地区电网工程计价体系,妥善解决了2013 版和西藏定额不同计价体系带来的同一地区工程造价差异问题,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区 3000 米以上、3000m 以下电网工程计价应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实现了川藏联网工程、电力天路工程、藏中联网工程、“三区两州”电网工程等一些列国家重大民生工程的精准投资,有效推动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针对同样处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与西藏地区较为相似、施工环境也同样恶劣的四川、青海、甘肃等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计价标准开展相关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实际,合理确定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造价降效水平,提高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计价的准确性,形成了统一的青藏高原地区电网工程计价标准体系,有效保障了工程投资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项目成果主要针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电网工程建设,对其他高海拔地区计价标准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同时,随着电网工程向更多环境复杂、施工困难地区扩展建设,复杂、特殊电网工程计价标准研究是工程顺利建设实施的关键,项目研究成果能为此提供较好的研究思路,在沙漠酷热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等电网工程建设中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超、特高压大型电力变压器现场工厂化检修关键技术及装备
超、特高压变压器作为交直流高压输电系统工程的核心设备,其发展趋势向超大容量、体积和重量方向发展日益显著,正在研制的1000kV/1500MWA特高压变压器总重近900t。受公路、铁路等运输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将变压器整体运输至工程现场,或者由于道路加固整修费用太高,大幅增加工程造价。特高压变压器由上海运至四川复龙,其单台运输费用超过20亿元,远距离运输费用甚至远超过变压器自身的建造费用。在我国后期的中西部特高压建设中,运输条件将更加恶劣,因此采用解体式变压器的运输方式,实现超特变压器的现场组装、环境控制、绝缘干燥、试验考核及运维检修成为必然选择。 本项目面向水分在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扩散规律及其对油纸绝缘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及特高压解体式变压器现场解体和组装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对特高压变压器的现场环境控制;面向超、特高压大型电力变压器工厂化检修的现场干燥工艺和现场试验技术进行深化研究,研制面向超、特高压大型电力变压器工厂化检修的移动汽相干燥设备和封闭式气体绝缘现场高压试验装置,实现对超特高压大型变压器的模块化故障识别和精确工厂化检修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