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配联合巡检解决方案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年精心打造。由慧航云航线规划工具、慧眼无人机及机库、慧眼调度监控分析系统组成,飞向智能巡检3.0新时代。慧眼为用户提供设备与环境的高效信息采集与厘米级数字建模服务,通过慧航云高效规划出精准、安全的航线,打通数字模型与物理世界的壁垒,让无人机按轨迹安全、可靠飞行。集群组网是满足电网大范围、不间断巡检的关键。慧眼智能机库系列可网格化部署在电网运维的各种场景,共同形成一张巡检网络。用户可通过慧眼调度监控分析系统,进行任务编制,远程一键下达任务。接到任务后,无人机可根据既定航线在智能机库间来回“跳跃”,实现“蛙跳式”巡检,突破时空限制,组网联动调度。巡检过程中,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巡检状况,并对无人机传回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自动归档,减少人力与时间的损耗。慧眼无人机,支持4G/5G、Mesh组网及APN专网等方式接入,实现与云端平台的直接双向互动,摆脱遥控器的束缚,来去更加自如。采用4GRTK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保障了无人机可精确执行航线,在间隔中安全穿梭。更有超清视界,无损还原作业场景;双光测温,洞悉全局;超长续航,多机协同,高效可靠。为配合无人机大范围巡检,根据用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慧眼打造了4种型号的机库。换电机库采用柔性机械臂为无人机自动更换电池,快速换电,分秒必争。充电机库采用充电续能方式,适配市面主流品牌微型无人机,智能小巧、兼容并包。简易机库伫立守护的无人机管家,极简设计,摆脱对飞手、地形的依赖。移动机库小巧便携的飞行大脑。完全解除地形部署限制,为移动而生。高精建模工具+全局管理调度系统+强续航自动“机-库”组合,构建起安全、可靠、大范围低空自动化巡检网。这就是慧眼巡检新生态。目前,慧眼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城市应用,应用于2000+座变电站;覆盖70000平方公里,无人机年均起飞20万余架次,安全起降率达99.995%。打破输电、变电、配电专业壁垒冲破信息、时间、空间障碍。心之所向,目之所达。
基于微型无人机精灵平台的高精度红外测温改造
红外测温是输电线路巡检的重要手段,传统作业方式主要通过手持红外热像仪或直升机光电吊舱系统进行线路检测作业。但直升机光电吊舱系统必须搭配到直升机上才可以进行巡检工作,成本昂贵:而手持红外热像仪巡检线路时需要加配长焦红外镜头,价格也比较昂贵,同时巡检人员需要徒步巡检,巡检效率低,且远距离拍摄效果和测温精度不佳,容易遗漏发热缺陷。 无人机巡检出现后,揩载到无人机上的红外传感器也对应出现,目前常见的红外无人机系统有大疆的悟系列、经纬M等系列,全套设备价格近万元因价格较昂贵,导致普及度低,其体积尺寸和重量都比较大,有的轴距超过640mm、整机重量超过了7kg,不仅不方便携带,在使用管理上也受到空域严格限制;而常见微型红外无人机有的仅能单独搭载红外热像仪,缺乏可见光拍摄辅助,整套系统-般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巡检工作,操作复杂,采用的红外镜头焦距19mm、 帧频9Hz、 320X240或160X120分辨率等都属于比较低的配置,影响了测温精度,不适用于日常班组级别巡检工作:而班组运用推广最广泛的精灵系列仅能搭载可见光相机,无法开展红外测温。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基于最常见的微型无人机精灵系列进行改造,使其实现加装高精度640分辨率红外测温模块,整机重量不超过2kg,具备现场快速分析能力,解决常,见红外测温方式不易携带、成本高、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太阳能动力微型无人机
续航能力关乎无人机的“生命力”,太阳能供能是实现无人机长时续航的重要路径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新型静电电机,成功研制出仅重4.21克的太阳能动力微型无人机,实现纯自然光供能下的持续飞行。相关成果7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