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价方法
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性能评价导则
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解决传统电网评价体系在评价大规模新能源和电网相互作用复杂机理时存在的不足,建立一套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性能指标评价体系。首先,从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出发,贯穿“源网荷储”各个环节,构建包含接入水平、协调水平、适应水平以及承载水平4个维度的电网性能评价指标,显性表达各个指标的统计或计算方式。其次,采用AHP-CRITIC法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依据电网发展数据自身的客观属性,考虑数据离散程度以及皮尔逊相关系数,挖掘指标间的冲突性和变异性,以增强权重设置的科学性。最后,利用某城市新能源和电网数据对指标体系进行测算,通过对比分析说明所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并依据指标灵敏度大小对电网薄弱环节提出发展建议。
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价方法
计及多维性能评估的新型配电网光伏选址定容方法
提出了一种计及多维性能评估的新型配电网光伏选址定容方法,首先,形成了涵盖电能质量、供电能力、光伏接入效果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了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模糊评价的接入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其次,将综合评价与优化选址定容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了评价-选取一体化的光伏选址定容优化模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NSGA-II)实现了全年光伏差异化出力条件下的最优接入位置、容量获取;最后,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显著降低了节点电压偏差和线路传输压力,而且在更全面技术性能评价范围内具有更优的光伏接入特性和多指标综合性能,并提升了光伏配置合理性和资源效率,可有效支撑新型配电网的发展需求。
循环冷却水用杀菌剂性能评价
六氟化硫替代气体在电力设备中的绝缘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属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六氟化硫(SF6)是高压电力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气体绝缘和灭弧介质,也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强的温室气体之一。按照《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要求,各国应履行减排义务,逐步限制甚至禁止使用SF6。开展SF6替代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环保气体绝缘电力设备对于支撑我国达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研究工作尚未打通“气体评价-设备开发-工程应用”全技术链条。项目组历时七年研究,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解决了气体性能评价、混合组配原则、制备与检测方法、环保电力设备开发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揭示了氟化腈和氟化酮等环保气体微观物性参数与宏观绝缘性能的关联机制,发现了电场不均匀系数对击穿电压的强敏感、强非线性影响规律,为复杂结构大分子气体研制及其多元混合物绝缘强度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2)首创了饱和蒸气压与临界击穿场强约束下的混合气体组配原则,提出了环保混合气体在电力设备中的配比和压力优选方法,解决了不同使用条件下、不同品类电力设备中气体组配与绝缘性能最优化设计的技术难题;(3)提出了含氟不饱和化合物作为新型环保气体的合成工艺,突破了氟化腈、氟化酮等典型环保气体制备的关键技术,工艺和原材料整体国产化,建立了系统性的应用测试和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解决了气体使用中的纯度、水分等关键指标的检测问题及关键材料相容性测试的难题。(4)建立了电磁-热-流-强度等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形成新型环保气体绝缘电力设备研发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6大类、电压等级覆盖10~220kV的新型环保气体绝缘电力设备,并在国内首次实现工程应用,取得“从0到1”的重大突破。 项目开发的系列化环保气体绝缘电力设备,已在浙江、陕西、云南等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长期空白。项目首次面向全球发布新型环保气体物性参数数据库,并写入CIGRE A3.41工作组报告,极大地提升我国在本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提出的电力行业SF6替代技术方案已被生态环境部采纳,为我国制定相关控温减排政策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出版中英文专著3本;发表论文37篇(SCI检索19篇、EI检索13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含欧洲专利1项、浙江省专利金奖1项);参编团标1项;培养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名。经邱爱慈院士、颜德岳院士领衔的同行专家鉴定认为:项目实现了新型环保混合绝缘气体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性强、工程示范性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核电厂消防设施性能评价与监督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