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线上群调群控,5分钟内实现集群响应,调控成功率96%以上
截至6月30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在18家地市供电公司投运,河南电网实现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线上群调群控。
售电公司串谋定价行为随机演化博弈分析
电力零售侧市场建设初期,容易出现集中度较高的情况,对售电公司的串谋定价行为开展研究可以为规范市场运行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先将串谋定价行为视为有限的售电公司主体在“有限理性”前提下的协同行动策略问题,进而将具有选择差异的Moran过程引入售电公司串谋定价随机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中,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串谋系数、供需比等关键参数对售电公司串谋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寡占市场尤其是极高寡占市场中售电公司串谋定价的成功率会更高;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中,串谋系数对串谋定价策略的影响不同,市场内外部环境随机因素对串谋定价行为的影响随市场集中度增高而愈加显著;市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电能零售价格的分析研判并加强对竞争有效性的监管以及与反垄断执法部门、征信部门等单位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联动。
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方法研究及工具包研制与应用
“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方法研究及工具包研制”创新研究出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的作业方法、研制出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的作业工具包、研究出地电位拆搭35-110kV变电站空载设备引流线拆搭方法、工具,填补了国内没有这一领域作业方法及专用工具的空白。已在线路和变电站使用百次以上,使用成功率100%,彻底解决了需要停电拆搭引流线的问题。同时该工具包中的工具可分解使用在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避雷器、悬垂线夹及电气金具螺栓的拆、装,实现了消缺及时率100%。
基于可控串联电抗的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新能源送出线,能否正确区分故障性质是确保新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为降低新能源送出线故障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冲击,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减少新能源发电系统脱网的发生,提出基于可控串联电抗限流信息的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性质识别方法。在送出线路上设计串联可控限流电抗器,在线路故障相跳闸时基于等值阻抗的预判投入可控电抗,在串联电抗限流特性下分析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时的线路电流差异,建立电流突变量比较判据,并能够确定故障电弧熄灭时刻,进而构建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基于故障性质识别的自适应重合闸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可靠地识别结果,应用在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工程上能有效提高线路的重合率。
全国首个能源行业5G毫米波技术应用测试完成
“在各项电力业务场景测试中,5G毫米波通信平均时延低至4毫秒以内,传输速率达6G比特率以上,网络传输成功率高于99.9999%,此次测试顺利通过。”9月12日,国网福建信通公司电力信息通信与安全可控技术研究实验室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个能源行业5G毫米波技术应用实验测试,标志着该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适用于带并抗的同杆双回线接地故障分相自适应重合闸策略
同杆双回线发生接地故障采用传统跳闸策略时可能会产生负序分量,传统自动重合闸方案在合闸前不判定故障性质,重合失败时将影响系统稳定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并抗的同杆双回线接地故障改进跳闸与分相自适应重合闸策略。首先,通过建立带并抗的同杆双回线各相之间的耦合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避免负序分量注入系统的改进跳闸策略。其次,分别对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情况下的故障相并联电抗器电流特征分析,提出了基于故障相并联电抗器微分栅电流的故障性质判据。最后,结合改进跳闸策略和故障性质判据,形成了适用于带并抗的同杆双回线接地故障分相自适应重合闸策略。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改进跳闸与分相自适应重合闸策略能够避免负序分量注入系统,以及在不同接地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情况下都能保证输电线路重合成功率。
国网湖北电力上线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10月8日获悉,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2.0)于9月下旬上线后,目前已全量接入终端53.6万台、智能电表2997万只。“系统可将3000万户客户的采集数据入库时长由之前的平均4小时缩短至5分钟。采集光伏发电客户的负荷数据用时不到2分钟,采集成功率超过99.9%。”国网湖北电力营销部计量处员工彭翔介绍。
多表开放接入采集与综合用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工程深化应用
本项目涉及电气工程、用能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电、水、气、热行业是关系国民经济的公益企业,在服务对象、渠道和手段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电表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动集采集抄,而水气热表70%仍然是人工抄表,抄表成功率低;多类能源数据无法实时共享,能源损耗严重;各用能行业缴费渠道分散,居民缴费不便。因此建立多表开放接入采集系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综合用能水平,深度契合国家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随着能源数据采集量增大、对外共享接口数量增多,系统并发处理能力日益不足;不同厂商的表计、终端之间难以互联互通、检测手段尚不成熟,以上已成为制约多表数据采集及综合用能服务实现的技术瓶颈。 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后与130余家水气热企建立合作,累计实现“多表合一”采集接入客户数80万户,抄表成功率超过99.3%,节省水气热抄表及维护成本5952万元/年;项目成果应用后,整体水损由27.1%降至20.8%;完成代抄代收用户11万户;研制的接口转换器已在山东、江苏、重庆、四川等地区多表采集工程中规模化应用;模拟现场工况的检测装置完成国内主流多表采集产品测试;远程检测装置在大用户端安装80余套;项目成果的应用显著提升水、气、热行业信息自动化采集水平和用户服务质量,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和能源数据跨行业交互,有力支撑企业和政府用能调整:“多表合一”采集数据系列标准,为多表一体化建设提供技术引领。
基于DK2-PLF的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
合环电流评估技术对于配电网馈线合环转供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计算的准确性,文中从融入源荷数据分布特性及预测的角度,提出基于双重K2算法和概率潮流(double K2 algorithm and probability load flow,DK2-PLF)的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基于DK2算法的贝叶斯网络描述源荷相关性样本;其次,利用Cholesky分解方法处理获得的源荷相关性样本,以半不变量法计算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的累积概率分布;然后,对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从合环成功率和越限程度两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估;最后,以贵州某城市为算例,对10 kV配电网系统开展馈线合环电流评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概率密度、累积分布、最大误差三方面比较,相比于K2算法,DK2算法源荷预测值的概率密度、累积分布误差较小,验证了DK2算法的优越性;二是从累积分布、最大误差两方面比较,采用Cholesky分解的半不变量法对比未采用Cholesky分解的半不变量法、蒙特卡洛法,其累积分布误差较小,采用Cholesky分解的半不变量法满足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要求;三是从合环成功率、合环越限程度两方面比较,采用半不变量法计算的合环电流安全性指标结果与仿真结果偏差在电网经验误差5%范围内,说明基于DK2-PLF的主动配电网馈线合环电流评估方法可为合环辅助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