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
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总计报送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1375座、总功率45.43GW、总能量92.61GWh1,其中累计投运电站958座、总功率25.00GW、总能量50.86GWh(在运863座、总功率24.35GW、总能量49.62GWh,停用95座、总功率0.65GW、总能量1.25GWh),在建电站417座、总功率20.43GW、总能量41.75GWh。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486座、总功率18.11GW、总能量36.81GWh,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总装机的0.86%,相当于新能源总装机的2.24%2;其中,2023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4.91%,相当于新能源新增装机的6.08%。
河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线上群调群控,5分钟内实现集群响应,调控成功率96%以上
截至6月30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在18家地市供电公司投运,河南电网实现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线上群调群控。
智能配电终端自动化检测流水线
智能配电终端是配电网的“神经末档”和“触手”,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对提升配电网感知能力、提高配电网可靠稳定运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十三五”期间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将有大量智能配电终端投运,仅湖南公司2018年就计划投运安装故障指示器超过20000台。然而,不同生产厂家的故障指示器故障原理各不相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垂需高效的检测装备实现大批量设备的自动检测。传统人工检测方法采用继保检测仪对手工制作的多重线圈加载特征波形来模拟短路或接地故障对故障指示器进行检测,此方法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海量故障指示器的入网需求。 本项目以机械自动化与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图像识别与物联网等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配电终端自动化检测流水线,创新实现了故障指示器产品检定的自动控制与全过程管控,为提高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检测效率和效果、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国网智芯双模通信单元实现省级试点
5月18日,国网智芯公司自主研发的HPLC+HRF双模通信单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安装投运,并接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此次投运标志着甘肃成为该产品在国内继北京之后的首个试点省份,为双模通信单元大规模接入电网奠定基础。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天府南~铜梁1000千伏交流工程)工程简况
9月29日,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将新建四川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和重庆铜梁4座特高压变电站,变电容量2400万千伏安。新建双回特高压线路658公里,总投资288亿元,计划于2025年夏季高峰前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