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精细化诊断方法
电力系统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位置电压降低或电流异常的情况,导致中压直流配电网相关故障信号特征会发生明显的形变波动,超过正常的波动区间,导致故障诊断精细化程度下降。提出了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精细化诊断方法。在构建高阻接地电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小波能量矩算法获取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特征,将提取的故障特征输入最小二乘多级支持向量机中,实现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精细化诊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故障相电压波形差异小于2.3%;故障相电流波形相似度高于98%;诊断时间较短,故障诊断时的最高识别率可达到98%,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5%;收敛值达到0.97。由此可知,所提方法抗干扰性能强,可以准确识别光伏能源接入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保证光伏能源接入中压配电线路后的稳定运行。
基于负序量排序及5G通信的主动配电网有界面保护原理
针对大量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接入配电网对传统保护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序量排序与5G通信相结合的配电网有界面保护原理。为实现保护范围的有界及灵活配置,并应对极端工况下的主判据失效问题,设计了一种免整定的实测-补偿电压幅值比较判据。在信息交互方面,结合配电网通信特点,提出了带时标的5G通信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所提保护对同步通信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带不可测分支的线路,所提判据均可成功应用,并且不依赖于数据同步通信。相较于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新方案能够大大提升配电网的故障切除速度,保证故障极限响应时间均在90 ms以内。在数十欧姆的相间弧光过渡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情形下,该方案仍能具有良好的故障辨识能力。相比于幅值差动保护,所提保护具有对不可测分支更强的适应性和动作稳定性。
电阻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
计及传热效应的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模型及混合消弧方法研究
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arc grounding faults, AGF)易引发保护拒动与次生灾害。现有模型因忽略接地介质击穿与电弧传热效应,难以准确表征弧光高阻接地故障(arc high-resistance grounding faults, AHGF)的动态特性,且传统消弧方法存在高阻工况适应性差的缺陷。为此,首先提出一种计及传热效应的配电网AGF故障模型及混合消弧方法,建立融合介质击穿特性与电阻率温变模型的接地电阻模型。然后,构建变尺寸Mayr-Cassie电弧传热耦合模型,设计无源消弧与有源消弧串联的混合消弧拓扑,降低有源消弧的有功功率占比。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与白桦、红土、混凝土3类典型接地介质的真型配电网AGF故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AGF模型能准确有效表征故障特性,其全周期电流波形相关系数达0.8734~0.9173。所提混合消弧方法能对各AHGF故障进行有效、可靠消弧。
新型高频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不用拆地线
6月27日,在辽宁抚顺66千伏友北一线油一支线5号塔接地电阻测量现场,抚顺供电公司输电工区员工周鑫应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高频接地电阻测试仪,仅用11分钟便完成了该铁塔接地电阻的测量。相比原有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新型高频接地电阻测试仪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测量准确性。
配电网架空线路杆塔及楼宇表箱防雷接地网的优化改进
本研究项目根本解决了电力系统配电网杆塔及楼宇表箱接地网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配电网线路和设备防雷接地改造新方法:能够用较低的成本解决现有配电网接地电阻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问题:基本上解决现有配电网由于接地电阻值达不到系统的要求而导致居民(尤其小朋友)和配网运行人员触电危险的安全隐患问题。部分解决问题:解决了配网运行人员和居民由于接地网的不规范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纠纷,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本项目提出的线路杆塔及楼宇表箱接地电阻解决方案和最佳实例,具有施工简单,占地少,成本低,减少征地,保护耕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等优点:可用较低的成本解决现有配电网接地电阻存在的问题,无论从其可靠性、安全性,还是从其经济性、操作性方面都不失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配电网接地的新方法,可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本项目研究成果可解决楼宇表箱由于接地电阻不合格导致居民(尤其小朋友)触电危险的安全隐患,可适用于庞大的居民小区的楼宇表箱的接地网。本项目研究成果基本上解决了配网杆塔、表箱的接地问题,施工简单,成本低,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可特定情况下局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