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关键技术分析
课程详细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的原理,关键技术,并结合现场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带来的问题同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保护问题进行总体考虑,提出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全面系统解决现有小接地电 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飞弧、过电压、人身触电、接地选线、故障定位、故障隔离等问题,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具有很重要现实的意义。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概况 2、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的原理 3、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的关键技术 4、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一体化解决方案 5、试验及应用
基于多元暂态特征故障度的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方法
针对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较弱、故障条件复杂、现有的故障检测技术性能不可靠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基频移频的多元暂态特征故障度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方法。为了保留暂态特征的全景性,去除暂态零序电流中的基频分量,采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暂态零序电流解析信号进行计算。之后,引入位移因子去除基频,保留所有的瞬态特征,并计算了3种典型瞬态特征指标。最后,采用Copula计算瞬态特征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密度函数并计算各线路的故障度,选择故障程度最大的馈线作为故障馈线。建立不同故障条件下的径向配电网样本模型、电弧故障模型以及风机和光伏模型的IEEE 34节点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配电网继电保护解决方案
当前,超过85%的故障停电是由于配电网故障造成的。因此,配电网故障处理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配电网故障处理技术,充分发挥继电保护的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相间短路故障,继电保护设计可采用如下优先顺序:多级三段式过流保护配合;延时速断+多级级差配合;延时速断+限流+多级 级差配合;延时速断+无损限流+多级级差配合;分支限流+全线速断配合。针对单相接地故障,目前我国配电网大部分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接地电弧小,可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报告阐述了各种单相接地选线和定位原理,详细分析了由于单相接地故障信号小所带来单相接地选线和定位难度大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送样检测及故障指示器到货全检介绍
智能配电
基于广域同步和边缘计算的配电网接地选线的应用
该项目基于广域同步和云边协同技术开展配电网接地选线研究与应用,通过运用全域北斗对时技术、高频采样技术、大动态范围高精度测量技术、三相无线精确同步技术,进一步提升三相电流采样幅值精度并降低角度误差,提升单相接地故障信息提取精准度;通过 PMU 零压越限同步触发全域录波控制,解决了不同节点录波启动时刻不一致问题;通过故障信息云边协同精准研判技术,实现对全域故障特征的综合精准研判,并结合拓扑图准确判断故障区段。更好地提升了配电网故障精准选线、故障区域精确定位、故障区域快速隔离效果,进一步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减小停电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阻接地方式的电力系统,国内大部分66kV及以下电网都采用这种接地方式。它的主要缺点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法迅速确认问题出在哪一条线路上。 80年代后期,华北电力大学杨以涵教授首先提出了群体比幅比相选线技术,并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选线装置。我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同研制生产的“KA2003系列小电流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是华北电力大学杨以涵教授“小电流接地选线课题组”近二十年来的技术积淀与结晶。该成果已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鉴定,选线装置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并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基于电压源的主动零序电压控制装置研究及应用
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在东北电网66kV系统乃至全国电力行业都普遍存在。项目组对国网蒙东、辽宁、吉林电网和用户进行调研,其中存在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的占比83%。以蒙东电网为例,不平衡的66kV系统约占85%,电压偏差最高可达7.00kV(企标要求不超过3.8kV).目前系统内普遍采用提高消弧线圈档位、增加系统补偿的的方法来缓解三相电压不平衡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同时该方法次生灾害明显:单相接地时,由于系统补偿度过高、残流过大,接地点极易发生电弧重燃,扩大事故范围。行业内部缺少成熟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本项目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原因进行研究,并研制出全国首台首套-一基于电压源的主动零序电压控制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接地选线消弧装置(具有三相不平衡有源调节与柔性熄弧功能)、柔性电压源构成。该装置主要针对东北电网66kV系统进行研发,但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可推广至所有小电流接地系统,对于5kV电压等级也同样适用。 经济效益方面,相电压长期不平衡较大,会击穿设备绝缘,损坏设备;单相接地时电弧过大导致相间跳闸,线路停电,增加电力设备运行维护成本,还会引起重要工业用户重大经济损失。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保证电网和用户经济效益。经过网站查询以及业内横向对比,尚无有效技术和装置能彻底解决此类问题。该装置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系统损耗,填补了国内小电流接地系统相电压偏移治理领域的空白,推动了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