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服务政策解读与趋势分析
综合能源服务是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推进能源清洁化使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综合能源发展,出台相关的政策以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以多能协同为主线,以能源数字化为技术支撑手段,以复制扩大示范试点项目为培育市场方式,以创新商业模式为辅助,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与节能降碳目标,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
广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 大力推进“光伏+”模式
近日《广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印发,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4.62万吨、0.32万吨、1.44万吨、0.87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替代效果评估和政策机制研究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新型储能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重要的应用形式,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替代或延缓电网输变电设施建设等作用,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发展,提出探索纳入输配电价疏导成本。目前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相关政策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厘清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的界定范围,提出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替代效果评估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论证,提出在电力市场发展不同阶段下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并形成有关政策建议,推动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有序发展和高效利用。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指引报告(2023年)
当今世界,城市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联合国人居署数据显示,全球城镇人口占比将从2021年的56%上升至2050年的68%[1]。截至2022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已达到65.22%。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目标[2],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既依赖数字技术的创新与赋能,也需要政策机制的优化与变革。数字孪生城市(DigitalTwinCity)正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新模式,已经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和重要路径。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多国正积极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数字孪生城市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城市发展需求日益复杂、技术快速迭代更新、实施建设投入较高、商业模式仍需探索等挑战。报告聚焦数字孪生城市“建什么”和“如何建”的问题,提出了三大核心观点。一是原创提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五维模型(SODPA模型)”,明确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5大维度,即战略与人才(StrategyandTalent)、商业与运营(BusinessandOperation)、设施与数据(InfrastructureandData)、技术与平台(TechnologyandPlatform)和应用与场景(ApplicationandSenerio),解决了数字孪生城市“建什么”的问题。五大维度是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五大核心内容,也是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应关注的五大行动方向。二是明确数字孪生城市五大维度的建设思路,总结了中国、美国、英国、韩国、新西兰等多国数字孪生城市先进案例和建设经验,解决了数字孪生城市“如何建”的问题。三是提出促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三项策略建议,即分类施策、特色引领、生态协作,从而有序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先锋场景,营造共建共享发展格局,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和运营者提供有益参考。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世界经济论坛城市转型平台、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明日城市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数字孪生创新坊、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集团、中国联通智慧城市研究院、泰瑞数创(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英飞拓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城市大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权威专家指导和案例支持。在此,编制组诚挚感谢各单位和专家的大力支持。
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提升及政策研究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是影响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的关键,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整合各类调节资源,为新能源更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本报告基于对新型电力系统内涵特征的研究基础,梳理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发展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研判了未来调节能力需求,分析了各类调节资源特性及适用场景,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以及政策机制方面分别研究了调节能力提升路径,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电力部门碳排放达峰路径与政策
本报告结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变化趋势,合理预测"#"'3"#$1年电气化推动下的全社会用电需求。以满足不同电气化进程下电力需求为前提,设置多种组合情景较全面地概括了未来电力低碳转型可能面临的情况,对电力低碳转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讨论电力系统碳达峰路径和时间。通过对比碳达峰典型路径,选择出满足非化石能源规划目标的碳达峰推荐方案,以此为基础研究新能源高比例发展路径、非煤大型可控电源多元发展路径、煤电转型路径、电力系统灵活性多元提升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电力部门碳达峰的政策机制改革.施工图/。将研究时间范围覆盖到"#$1年,一是因为"#$1年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二是因为国家业已明确的双碳战略构想中,"#$1年要在"#$#年前实现达峰的基础上实现碳排放量的明显下降;三是"#$1年前电力行业碳峰值及降低趋势所隐含的深层意义在于,可为其他行业提供转型动力和排放空间,对冲碳中和长期减排风险。因此,覆盖到"#$1年可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深远性。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与典型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重大转变,能源产业肩负着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环境保护等新使命。在此背景下,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综合能源关键技术与实践案例”专题资源开发,联合组编《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一书,推动实现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 本书从综合能源发展的背景出发,介绍了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梳理了综合能源应用场景、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及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总结综合能源的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展望综合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引领示范作用——本书为“碳中和倒计时丛书”系列丛书之一,紧扣双碳主题,聚焦综合能源体系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 模式升级创新——本书在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收集调研各地综合能源的典型案例、政策机制、运营成效,重新梳理综合能源的概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系统框架和未来发展趋势。 广泛征集调研——编写组从多个渠道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以期读者能借助此书对综合能源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同时能够从书中列举的案例与实践经验中得到参考与借鉴。 注:25册(含)起订,免邮寄费。
推动建设智慧用能体系 促进能源消费转型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对智慧用能相关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智慧用能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用电、综合能源、电能替代、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中国电科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认为,应从政策机制、技术支撑、商业模式、标准规范、示范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建立智慧用能体系。
杜祥琬:拉闸限电的症结在体制机制 而不是技术
电力安全始终是中国电力发展的首要命题,也是电力规划工作的核心目标。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源结构转型速度和中国低碳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由煤电主导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配套政策机制和解决方案尚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