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录波及行波测距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
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是一种非侵入式微型电流测量装置,具有小体积、高精度、宽量程、宽频响、自取能、自组网、低成本、即贴即用等特征,适用于电网数字化转型中发、输、配、变、用等环节海量部署,全面采集电网基础运行数据。微型智能电流传感器采用磁阻传感芯片(TMR芯片)作为核心测量元件,支持集成电流监测、故障录波、谐波监测、无线授时、空中升级等特色功能,已用于智能变电站、配电房及户外线路的电流负荷监测。目前已实现量产供货,在粤港澳大湾区、广西、贵州等地规模化推广应用近1.6万余套,有力支撑了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抽水蓄能电站故障录波配置导则
架空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为一种简单实用的配电自动化解决方案。录波型故障定位系统由主站后台、采集单元、汇集单元、配套通信终端以及必要的公共通信网络组成,适用于3~35kV架空线路的在线监测,具备线路故障汇集、故障信息主动上报主站等功能,具有使用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性价比高等特点。 录波型故障定位装置采集单元具备故障录波,零序电流合成,微功率无线组网功能,可通过本地无线网络将故障信息上传到远传汇集单元,然后汇集单元将故障信息实时上报到主站定位系统,由主站处理并完成图形化定位显示。
35kV交联电缆振荡过电压击穿故障分析及抑制措施
近年来,北京电网出现过多起交联电缆振荡过电压击穿的事故,对电网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深入研究了交联电缆振荡过电压击穿事故的原因,以及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了振荡过电压对电力设备的影响。本文以某110kV变电站35kV电缆击穿故障为例,首先给出系统接线及事故概况,然后通过电缆中间接头解体检查与对故障录波数据的深入分析,指出故障原因是由于吊车碰架空导线造成瞬时单相接地,引起了局部35kV系统的低频振荡,产生振荡过电压,造成电缆相间绝缘击穿,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防范抑制措施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海上风电交流电缆空充谐振事故分析及应对方案
相同条件下高压交流海缆对地电容是架空线路的20倍以上,在海缆空充时容易出现谐振现象。针对一起海上风电500 kV交流海缆空充过程中出现谐振并引起线路差动保护误动的事故,分析故障录波数据,根据电路理论分析海缆空充过程中的谐振机理,并通过仿真验证指出事故原因为:长距离高压交流海缆接入弱系统导致海缆空充过程出现低于1.5倍工频、高幅值的谐振过电流,经保护装置电流补偿后仍存在较大容性谐振差流,造成差动保护误动。结合工程情况,提出优化保护装置电流二次回路接线、根据系统工况和线路电容电流大小动态调整差流动作门槛的应对方案。最后,通过RTDS闭环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故障录波特殊分析处理工具包
本项目的开发成功,使我们具备了非工频、变频过程的波形分析能力,掌握了录波分析的核心技术,本软件包尤其适用于抽蓄电厂启停阶段、调试过程的录波分析,满足了抽蓄事业蓬勃发展的技术需要。对录波通道的纵横向合并功能,使连续波形发挥了最大价值,对全过程的长时段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也为多装置的录波数据整合、对比提供了便利的手段。本项目为抽蓄机组运行原理分析、保护闭锁逻辑分析等课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强大的波形数据处理能力为准确快速的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本项目能够应用在故障分析处理、保护原理研究、运行数据监控、定检过程数据分析记录等很多方面,提升了故障录波的应用水平和广度。
全国首次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在新疆完成
随着新疆克州阿克陶县龙源奥依塔克光伏储能一变电站故障录波信息近日采集完成,全国首次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落下帷幕,标志着新能源并网消纳攻坚技术——构网型储能技术在新疆示范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拓宽了储能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