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式主变耐压及局放试验移动平台
集合式电力变压器耐压及局放试验移动平台由一线工人自主研发制作,彻底解决了试验设备繁多、接线调试复杂、环境要求严苛的问题,提升了试验效率,改善了试验环境,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 创新点主要有:(1)平台功能区域化。功能分区,有效隔离,减少试验干扰,提高试验效率;(2)设备仪器定置化。规范安置设备,固化仪器接线,减少调试工作量,降低出错风险;(3)试验环境标准化。严苛环境一室满足,打造标准试验环境,有效屏蔽环境干扰;(4)安全管控可视化。通过监控装置及时掌握设备状态,保障人员、设备安全;(5)吊装运输简易化。有机整合所需设备,实现“一台即走”,降低运输难度,减少装卸时间,保障吊装安全。项目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全自动直流电阻测试仪的研制
项目研制国内首套全自动直流电阻测试仪,在保证传统直流电阻测试精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程调档控制、高低压绕组测试线自动切换控制、测试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等功能,实现测试与数据处理的全自动、智能化。同时,为保证远程调档信号接入的快速性,准确性,安全性,项目研发了通用型试验转接装置。 全自动直流电阻测试仪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110kV、220kV有载调压主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中工作效率低、统筹难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通过专用接入端于接线、远程调档、智能数据分析可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可用于带电拆装单相智能电表的专用接线底板与插件
在“一户一表”改造过程中,需要对低压电能表进行更换,而传统的低压电能表拆装工序,需短时停止客户侧用电,这将影响居民的生活用电;尤其是原址拆装电能表,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此外,传统的电能表更换步骤繁多、效率低下,导致耗时较长。由于部分居民不了解智能电表、各种条件和因素限制致使用户不知情其智能电表的换装工作和施工单位在换装过程中的服务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电能表升级和换表频率高导致居民用电受到影响,引发用户对于电力部门长期的不满与投诉,严重影响了客户满意度。经过统计分析,自广州越秀供电局2016年启动“一户一表”工作以来,因装拆和轮换电能表工作而导致居民客户对电力部门停电不满的投诉占到了30%以 上。 在传统的安装、更换电能表时需将电源导线塞进到电能表的表端座孔或拔出,再加上工地现场空间狭小、照明不佳,容易造成接线操作错误,导致烧表的现象发生。越秀区作为广州市主城区,此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样将使得拆装电能表不便,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经过测算,每户居民用电负荷按4kW计算,拆装电能表耗时15分钟,以越秀局为例,2017年轮换12.8万户,因轮换表工作而对客户进行停电所产生的电能 销售损失也将达12.8万度以上。
中国电科院:为配电网安全运行 提供储能技术解决方案
“输入功率为491千瓦,电流为746安……”4月15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成员朱帅,记录下500千瓦/500千瓦时移动储能电源车充电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研判储能系统效率,对于评估移动储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
宏观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疫后修复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能源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能源利用结构更为清洁;我国人口开启负增长阶段,但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的托举作用长期存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碳排放双控、绿电消纳、油气体制改革等政策出台完善,着力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增长与替代;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CCUS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进入示范发展阶段,科技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局势动荡给全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振荡,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效率持续提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快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233” 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当前,监管政策日趋严格、资本市场复杂多变是资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资金安全管理要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是资金工作承担的新任务。项目基于内部资本市场、产融结合、司库管理等理论方法,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理论框架,建立了公司资金管理外部对标分析和内部效率评估的模型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包含一套公司级集团账户、两个结算池(收款结算池、付款结算池)、融通三大市场(内部资金市场、境内资本市场、境外资本市场)、构筑三维立体安全防线(三个主体、三种工具、三类风险)的“1233”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新体系与之前的资金集约化管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资金管理理念和定位、思路和方法、技术和路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扩展和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理论内涵和典型实践,成功解决了复杂企业集团资金管控难题,全面提升了公司资金本质安全的保障能力,推动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各级财务与业务在更深层次进行双向融合,真正实现了资金存量“看得清”,流量“管得住”,风险“控的严”。 项目研究形成1份研究报告、1套案例库、5份配套实施方案、1份应用手册。 依托课题成果,共出台(部室)制度文 件 25 份、签报3 3 份,发表国网内参专报3 3 篇、软件著作权1 1 项、期刊论文5 5篇、公司专刊1 1 篇、国资委信息专刊1 1 篇,获得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重要批示。为深入落实研究成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资金管控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公司系统内进行“1233”新体系的全面部署和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项目累计效益超过百亿。截至2019年5月,内部融资规模提高至3667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一倍多,有效减少了外部融资需求。2018年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支出4213亿元情况下,实现年末带息负债余额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资产负债率达到56.6%,低于央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年度内部封闭结算规模超过6万亿,实现结算零差错;中国电财日均备付率约15%,远低于行业水平40%左右的水平。 研究成果在央企中进行了宣传推广,在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资金管理现场会、央企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公司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专题发言,管理经验在国资委专刊印发。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局局长邬红兵,人民银行、中电联、社科院、中国投资协会、财政部财科所等验收专家对课题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在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