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异构智能算力的管理和调度技术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攀升,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服务的深度融合正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变革。算力作为承载信息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已成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至2023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78.5EFlops,增速为72%,在我国算力占比达59%,成为算力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据IDC等机构预测,至2025年,新增数据量180ZB,其中80%的增长来自于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的数据。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激发了更多智能数据处理的需求和场景,对新型智能算力的需求激增。本研究围绕典型智能计算应用对异构算力的协同及调度需求,研究泛在异构算力参与训练或推理过程的协同需求、调度需求,研究泛在异构算力参与训练或推理过程的协同需求,包括异构算力类型、规模要求、性能要求、网络要求、数据传输要求等,分析异构算力协同的应用场景等特点,考虑同数据中心、跨数据中心、跨云边端多级、池化和非池化异构算力并存等各种场景下,算力协同的需求及可行性。研究分析异构算力资源分类整合、池化重构和智能分配等技术方案。研究分布式异构算力资源管理技术方案,包括管理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的GPU、FPGA等异构算力设备,已虚拟化或池化的异构硬件,研究对异构算力资源进行标识和监控的方案,对算力进行细力度切分供给的技术方案,研究对计算任务进行异构算力匹配和调度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何匹配差异化的计算任务到相应的异构算力节点,如何支持异构算力资源高效和细粒度分配,基于应用场景的负载差异性,建立面向多样化异构算力资源和上层多场景需求的多元异构算力统一调度架构,统一资源实时感知,抽象资源响应和应用调度。研究分布式AI框架支持分布式异构算力的管理和调度技术方案。
数字新世界智能大未来-开启能源化工数字化转型新时代报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生活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当前,传统产业与数字产业深度加速融合,数据要素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刻变革,“绿色化”和“数字化”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旋律,能源化工行业迎来战略转型加速期。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经济对全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Gartner、IDC等研究机构发布的技术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服务、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引发的数字革命正在重构现代能源体系,数字世界的大门已经敞开,智能未来的大幕即将开启。我国能源化工产业正在加快战略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步伐,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据为驱动,重构价值链条,重塑商业模式,推进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和集约化,提高经营管控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中国石油卫星技术应用成果和未来发展
中国石油主动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积极推进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加速国家油气关键行业国产装备升级替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助力国家油气行业卫星应用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推广。本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石油卫星技术应用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卫星通信技术、北斗导航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中国石油相关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中国石油将构筑“通导遥”互为融通的天地一体化卫星技术战略信息保障体系,全面打造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新型数字化卫星应用资源,为“数智中国石油”高质量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国网能源研究院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鲜明提出了“2522”的整体框架,制定了规划目标和实现路径。通过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大循环畅通的规划,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将全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领域深度融合赋能;基于数字技术的自立自强和数字安全的可信可控,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对内建立公平规范的治理生态,对外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格局。
数字生态指数(2023版)
数字生态为我们研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等关键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更新数字生态指数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对国内各省份与城市和国际重要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格局进行多层次、整体性研判,为中国对内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对外积极调整全球战略定位提供智库服务。中国数字生态指数结果表明,省级四型联动的数字生态发展格局保持稳定,且5个省份实现梯队跃迁,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前三十城市排名变化较大,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从区域一体化角度看,东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头部,中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中坚,西部地区为我国数字生态后方,东北地区为数字生态末梢。从五大城市群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第一梯队城市引领下形成区域内部自循环的数字生态高地,而成渝和中三角仍缺少领头城市而未成生态。中三角呈现“两强一辅”数字生态格局,强省会带动都市圈崛起成势,未来提升数字能力、打造战略城市、加速数字融通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今年国际数字生态指数测算的对象国家范围有所扩大,数据源数量也有增加。研究发现,中国的国际数字生态指数得分已赶超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美在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上全面领先其他国家,两国在数字领域的“两极”博弈格局愈加清晰。今年的报告中对南亚和东南亚的数字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门分析,发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呈现“基础迥异,能力普遍偏弱,应用发展差异较大”的总体特征。其中,新加坡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数据开放水平和在线创新能力,印度凭借其能源及基础设施优势,在两亚数字化发展中处优势地位。数字生态视角引领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设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总体构架和总体布局方案,要以数字生态理论为基础,数据生命周期为分析框架,数据要素多重属性为事实,“构架安全、布局灵活联动有效、绿色持续”为原则,可以贯穿指导数据要素总量测算、数据要素权属结构性分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培育、可信可控可计量流通交易以及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等重大政策层面。展望未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应与目前我国各省市数字生态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深度匹配,处于数字生态不同梯队的地区应当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国际方面,中国与美国在国际数字化发展领域的“两极”竞争格局更加清晰,而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数字生态空间拓展至关重要。
央国企数字化转型6大挑战如何应对?中国信通院IOMM方法论给出6大对策
央国企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数字化转型可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央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加快其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对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命题。与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借助工业化进入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是经济高质量进程中稳妥有序推动“双碳”目标。因此,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在政策体系上的关键抓手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的协同发展。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理论链条是“数字技术—能源消费—碳排放”。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与推动结构升级两种方式降低能源消费来减少碳排放。然而,这一过程也有可能提高能源消费:一方面,虽然数字技术可以引致的能源效率改进,但是在某个发展阶段会刺激能源消费,不可避免遭遇“能源需求反弹”,即数字技术推动经济产出扩张的规模效应。不过,这个挑战可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而化解,即借助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而中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低碳发展的前提是数字产业自身的发展,这一阶段自身就会加剧能源消费,从而增加碳排放。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微观体现为企业通过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技术起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本报告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推高企业碳边际减排成本,有力奠定了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从而激励企业更自主降碳。其次,数字技术应用总体上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碳排放,说明根据当前经验,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可以中和规模效应,因此可以认为数字技术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然而,这一过程存在规模分化的挑战: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数字技术助力降碳的效应越显著,大企业经济效率和能源效率同步改进会对小企业形成更大竞争优势,企业规模分化会进一步加剧。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因此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需要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持续发挥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为此需要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依靠数字技术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研发与应用,实现能源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加速清洁能源结构转型;还要大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的普惠性,降低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的成本和负担,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借力数字技术实现发展与降碳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