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孪生:基于GIS+GIM的输电线线路信息化运维技术研究
为建立完整的输电线路三维通道三维数据库,以便于进一步的开展信息化数字孪生应用,本案例首先通过搭载激光雷达、倾斜摄影、高清数码相机设备进行航空联合运维巡检,并结合地面多型移动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对深圳地区线路进行多维数据采集,构建基于输电线路通道的激光点云、倾斜摄影及原始影像二三维数据底层数据。其次,通过三维点云、倾斜摄影模型及无人机可见光图片对输电线路杆塔进行三维数据获取,基于输电线路杆塔的塔型特征、挂点位置等进行提取,获取输电线路的几何外形,空间位置等信息,并结合绝缘子金具等高清图片,逆向构建GIM三维数字化电网模型。最终构建的基于GIS+GIM的输电线路走廊三维台账及信息化数据库及系统平台可有效提高输电线路走廊内树障排查、工况模拟、三维可视化培训、设计及运维分析、通道信息化展示及物联网监控等相关应用。
基于IEC61850与IEC61970相互协调的智能变电站的无缝对接信息平台
一方面,目前国内基于IEC 61850 的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基于IEC 61970 的数字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有多项工程投入使用,但变电站和调度自动化系统间如何数据交互,仍然没有公认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导致了在互联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模型却分割孤立,调度端和变电站端各自重复建模,模型的实时性不够,各种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模块缺乏统一的模型基础。同时,由于模型不统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大量丰富的有用信息不能传输到调度系统,系统之间处于分割状态产生信息孤岛,没有充分发挥IEC 61970,IEC 61850两大标准的优势;到目前为止,国内电网在基于IEC 61850的站内一、二次设备数字化与局部数据的互操作性研究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在变电站数据的全面有效整合和综合运用,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无缝对接等方面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有大量关键技术需要研究和突破。 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降低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实现对电能的全面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随着智能变电站的迅猛发展,电子式互感器引进到实际应用中来,使得传统的互感器和电能质量监测设备趋于无效化。智能变电站相对常规变电站具有很多优点,是将来变电站建设的方向,但是由于IEC61850中定义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并没有涵盖电能质量的所有指标,同时,在测量方法等方面可能不符合相关国标的规定要求,这影响到了IEC61850在电能质量监测方面的应用。现有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在不久的将来将不能满足电能质量监管的需要,必要使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接入符合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实现全网电能质量监测。
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
新疆境内的±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线路附近,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展自主高精度巡航;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数字化电网全景界面图清晰显示电力设备、客户数据等信息;当浙江宁波北仑区供电公司梅山供电所员工接到一个台区故障报告时,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已将该台区负荷转至另外两个台区……随着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电网运维、抢修、服务等业务更加智慧。
华中、华东特高压家族添丁 实现省间资源互济 建设数字化电网
近日,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以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为使命,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方向,持续优化电网发展布局,加大特高压和配套电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
福建政和供电:实现“北斗+数字化电网运检”
据了解,10千伏澄车线地处山间地区,配电线路横跨山林、河流,地形复杂,线路半径长、架空电力设备多。为详细了解线路状况,该公司决定采用“人工+无人机”的方式进行巡视,仔细检查杆塔是否有倾斜、裂纹或锈蚀等问题,精确测量导线的弧垂是否正常。此外,无人机专班工作人员还对通道环境进行严密监测,排查线路通道内是否存在超高树木,评估树木与导线的安全距离。同时,密切关注通道周围是否存在山火隐患,保障线路在高温天气下安全可靠运行。
资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
新疆境内的±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线路附近,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展自主高精度巡航;在陕西西安临潼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数字化电网全景界面图清晰显示电力设备、客户数据等信息;当浙江宁波北仑区供电公司梅山供电所员工接到一个台区故障报告时,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已将该台区负荷转至另外两个台区……随着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电网运维、抢修、服务等业务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