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条 新能源电源
前沿技术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13家单位开展基于微型同步相量测量的智能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发布日期:2022-01-25

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和新能源汽车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面临挑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13家单位开展基于微型同步相量测量的智能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554次浏览
行业要闻

湖北电网首个“源网荷储充”友好交互的新型配电网 为智慧配电网建设提供参考

发布日期:2023-06-27

面对分布式资源的集中接入与消纳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挑战,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试点建设了一批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黄冈市黄州区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探索了适应电力“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新型有源配电网建设技术路线,助推新能源电源并网。

489次浏览
论文

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并行恢复分区划分

发布日期:2024-12-12

为了使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在停电后快速恢复,提出一种计及新能源出力特性的并行恢复分区划分方法。综合考虑新能源电源出力的时空相关性生成多时步序列场景,构建了考虑每个序列场景出现概率的新能源电源多时步期望序列场景。根据所构建的场景确定各带电域的可用功率并划分分区,若分区间存在重叠区域,考虑时间惯性常数、爬坡率、调差率、分区预期增发功率和停电支路恢复价值,对重叠区域内的待恢复对象进行分区调整。最后,在IEEE 118算例系统上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并行恢复分区划分方法可以加速电网恢复进程,减少停电损失。

行业要闻

国网浙江电力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上线

发布日期:2022-11-28

11月22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正式上线。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运行总览”“调度监视”“故障处理”“经济运行”“协同控制”五个模块,应用“5G+量子”通信加密等数字化技术,改造升级了新能源电源接入、主配协同等系统,通过典型场景建设,降低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力系统平衡造成的影响。

213次浏览
论文

新能源电源送出线路不同类型距离保护动作性能比较

发布日期:2024-08-13

新能源交流送出线路故障后,新能源电源的故障响应特性会影响距离保护的动作行为。为此,结合新能源电源控制策略,分析故障前后新能源电源阻抗、系统功角及故障电气量的变化,比较相极化电压距离保护、正序极化电压距离保护、突变量距离保护3种类型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由于在线路出口故障时相电压为零,相极化电压距离保护存在动作死区;由于故障后正序电压相位受控制影响发生偏移,正序极化电压相间距离保护存在线路区内故障时拒动、区外故障时误动的风险;对于突变量距离保护,故障后补偿电压相位受控制影响发生偏移,导致保护可能发生拒动或误动。利用RTDS(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建立新能源经交流线路送出的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线路不同类型故障情况下3种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

关键词:
144次浏览
行业要闻

甘肃电化学储能协调控制系统上线运行 实现储能设施与各类新能源电源协调控制

发布日期:2022-11-08

11月3日,甘肃电化学储能协调控制系统上线运行。这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项成果,对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19次浏览
成果

省级电网企业基于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绿色调度管理

发布日期:2021-08-27

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中,新能源场站管理较为分散,缺乏一体化地管理模式,传统电网运行模式中“重发、轻输、不管用”的观念,不能将用户侧响应作为可调度资源纳入全网优化运行体系,无法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水平。项目以发、输、配、用多环节分层互动为策略,提升绿色调度调节能力;以基于生产时序的技术体系为技术支撑,实现新能源调度实时监测;以安全分析、调度评价为手段,提升绿色调度安全控制能力。最终实现新能源调度的数据化、指标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实现新能源最大限度的消纳。构建“2+1”纵向一体新能源管理模式,区调、地调两级调度分工合作,严密协同,实施新能源场站管理工作,电网技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二是构建“发、输、配、用”分层互动的技术系统,建立基于电价和激励的发输环节互动策略和配用环节互动策略,引导用户主动响应,提升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三是基于生产时序,从年、月、日、日内共四个层级对技术支持需求进行分析,构建新能源消纳测算和监测技术体系,将结果数据应用于“发输配用一体化调度”系统,为最优配置新能源电能提供数据支撑。完善新能源电源与电网的仿真模型、提炼多类型的新能源典型运行方式、建立运行安全分析计算标准模板,确保计算结果无遗漏、无死角,破解电网运行安全隐患。构建绿色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用量化的指标对新能源优先调度工作进行评价,构建区地一体化的绿色调度评价流程,应用风光优先调度评价平台,规范弃风(弃光)电量计算。 通过构建一体调度模式,确立多环节互动策略,建立新能源监测、分析、评价体系,并打造良好绿色调度环境,能够为国内新能源并网规模或占比较大的省份、特别是西北各省提高全网新能源消纳能力提供经验借鉴,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107次浏览
论文

新能源电源送出线路不同类型距离保护动作性能比较

发布日期:2024-09-24

新能源交流送出线路故障后,新能源电源的故障响应特性会影响距离保护的动作行为。为此,结合新能源电源控制策略,分析故障前后新能源电源阻抗、系统功角及故障电气量的变化,比较相极化电压距离保护、正序极化电压距离保护、突变量距离保护3种类型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由于在线路出口故障时相电压为零,相极化电压距离保护存在动作死区;由于故障后正序电压相位受控制影响发生偏移,正序极化电压相间距离保护存在线路区内故障时拒动、区外故障时误动的风险;对于突变量距离保护,故障后补偿电压相位受控制影响发生偏移,导致保护可能发生拒动或误动。利用RTDS(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建立新能源经交流线路送出的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线路不同类型故障情况下3种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

关键词:
104次浏览
前沿技术

山东电网一项承载力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发布日期:2023-02-07

2月1日获悉,由山东电力经研院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基于风险辨识的新能源高承载力省域电网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结合山东电网发展实际,深入剖析新能源电源快速增长对大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机理,健全省域电网安全风险辨识技术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核心骨干网架构建策略。

103次浏览
前沿技术

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人工短路试验在新疆完成

发布日期:2024-03-04

​近日,在新疆昌吉220千伏木垒大石头南风电汇集站,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完成国内首次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人工短路试验。本次试验是继新疆阿克陶光伏汇集站构网型电化学储能人工短路试验后的又一次技术验证,是支撑新能源电源友好并网、探索“构网型+”技术的新尝试。

46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