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V故障线路排查仪
低压线路状况:目前从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空开或者低压刀闸出线接至低压分接箱,低压分接箱低压线路复杂多变,若某条低压线路出现短路情况或者零线带电,无法快速查找并隔育故障线路。 旧式故障查找方法:对于低压线路故障及零线营电来说,将会一条条解开低压分接箱支线后尝试合上变压器低压空开(图1)用市电送电来判断故障及零线带电线路,如果解开的线路不是故障线路,故障电流会对低压设备进行冲击,影响其性能,在这过程中要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都是很大的,甚至经常试送市电查找故障会造成用户频繁停送电,极易导致用户投诉。
光缆引下线套管在线封堵装置
光缆作为电力信号的传输媒介,承担了各变电站间数据的传输,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各类电力通信信号的有效传送。变电站内架构处的光缆引下线套管处是一个常见故障点,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无统一、有效、标准的防水封堵方式,光缆引下线套管就是为防止光缆引下线受到意外破坏或撞击所加装的钢制套管,直径为光缆直径的三至二十倍左右,目前电网中常用的光缆引下线套管防水封堵方式尚不完善,现行方案主要采用防火泥或自粘带封堵套管接口的方法进行封堵,经常发生由封堵材料超出适应寿命,导致套管进水,积水结冰后对光缆产生挤压,导致光缆受损,从而导致电力通信业务无法正常传送。该成果的应用较以前相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操作人员无技术要求,一经观摩立即会用,大大缩短了单次封堵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着广阔的行业全面推广前景,和显著的安全与经济价值。
新型电力系统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能源转型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低碳、开放互动为目标不断建设,同时监测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数据结构更加复杂,为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首先,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数据特征,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据融合需求;接着,介绍新型电力系统数据模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层级,分析关键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输配协同、源网荷储协同、虚拟电厂、多元负荷、电碳市场交易5个典型场景,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数据需求、数据来源、融合目标、常见方法及研究难点进行归纳;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低碳发展理念驱动下中国华电碳排放管理创新与实践
本项目属于碳减排领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率先在央企总部成立“碳排放管理处”,逐步建立了“以专项规划为指引,以“四个体系”(数据管理体系、交易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能力建设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低成本减排和服务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工作思路, 项目的创新研究成果对大型发电集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有力推动了行业进步。应国资委要求以书面形式分享“目标分解方法学”,元素碳全覆盖为生态环境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白皮书助力生态环境部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在线检测实验平台为行业标准起草提供理论保障。2016-2018 年中国华电已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 亿吨,超出“十二五”碳减排总量,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及间接经济效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233” 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当前,监管政策日趋严格、资本市场复杂多变是资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资金安全管理要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是资金工作承担的新任务。项目基于内部资本市场、产融结合、司库管理等理论方法,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理论框架,建立了公司资金管理外部对标分析和内部效率评估的模型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包含一套公司级集团账户、两个结算池(收款结算池、付款结算池)、融通三大市场(内部资金市场、境内资本市场、境外资本市场)、构筑三维立体安全防线(三个主体、三种工具、三类风险)的“1233”新型资金管理体系。新体系与之前的资金集约化管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资金管理理念和定位、思路和方法、技术和路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扩展和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理论内涵和典型实践,成功解决了复杂企业集团资金管控难题,全面提升了公司资金本质安全的保障能力,推动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各级财务与业务在更深层次进行双向融合,真正实现了资金存量“看得清”,流量“管得住”,风险“控的严”。 项目研究形成1份研究报告、1套案例库、5份配套实施方案、1份应用手册。 依托课题成果,共出台(部室)制度文 件 25 份、签报3 3 份,发表国网内参专报3 3 篇、软件著作权1 1 项、期刊论文5 5篇、公司专刊1 1 篇、国资委信息专刊1 1 篇,获得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重要批示。为深入落实研究成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资金管控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公司系统内进行“1233”新体系的全面部署和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项目累计效益超过百亿。截至2019年5月,内部融资规模提高至3667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一倍多,有效减少了外部融资需求。2018年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支出4213亿元情况下,实现年末带息负债余额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资产负债率达到56.6%,低于央企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年度内部封闭结算规模超过6万亿,实现结算零差错;中国电财日均备付率约15%,远低于行业水平40%左右的水平。 研究成果在央企中进行了宣传推广,在国资委组织的中央企业资金管理现场会、央企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公司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专题发言,管理经验在国资委专刊印发。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局局长邬红兵,人民银行、中电联、社科院、中国投资协会、财政部财科所等验收专家对课题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在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综合能源系统下虚拟储能建模方法与应用场景研究综述及展望
为了促进多能耦合互补和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综合能源系统已成为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考虑到能源设备及网络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多种能源时间尺度的差异性,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对系统内具有可调特性的源、网、荷进行储能化建模,并构成虚拟储能系统参与到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中。为了准确把握虚拟储能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虚拟储能的定义、逻辑架构和技术内涵;其次针对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端设备或网络,总结和归纳了4种虚拟储能建模方法和特性指标;然后重点分析了虚拟储能在4种典型场景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虚拟储能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