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风电运行轨迹与场景划分的场级主动调压优化控制策略
传统风电场跟随主站电压指令调节的方式容易导致站内无功源频繁波动、站内无功裕度不足,影响风电场的调压能力。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运行轨迹与场景划分的场级主动调压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风电场功率预测数据和有功–电压灵敏度曲线,绘制并网点电压波动轨迹,结合AVC子站接收到的电压指令,协调风机和SVG的无功输出,有效降低了无功设备的调节频次。其次,根据电压跌落幅度划分详细运行场景,通过调整SVG的控制模式,有效抑制了电网电压的大幅波动。最后,构建了包含AVC功率控制器的仿真测试平台,验证对比了所提方法相对于传统风电场AVC控制策略在降低无功调节频次、提升无功裕度、主动电压支撑方面的效果,为实现风电场主动调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海上风电主辅一体监测及智能运维辅助决策系统研发与应用
本项目对海上风电场全景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相关系统。在监视方面,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全景一体化监控架构,首次建立辅控系统CIM 模型,实现了主辅设备的统一建模及海上升压站全数字化;功率预测方面,提出可在线校正的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针对高变化率的海风实时修正预测模型,解决传统预测模型自适应差问题,提升了海上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功率控制方面,提出计及多因素和约束条件下海上风电有功功率控制方法及计及多时间尺度的无功设备两层协调控制方法,攻克了大惯量风电机组有功功率调节慢且精度不高的问题,实现了风电机组、无功设备功率调节次数的最优化及无功电压精准控制;运维方面,提出一种大数据趋势特征拟合的海上风机故障预测方法,结合海洋环境数据,建立多种风机劣化概率随机模型,风电机组潜在性故障判别有效率可达85%以上,实现海上风电场预测性维护。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结论为:“项目内容具备推广应用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目前在国内外没有同类产品可以比较。在统一模型、统一监视方面,国内外无相对应技术或产品;在控制和预测方面,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率先建立的预测性维护体系,实现了海上风电场的智能运维。 项目成果已在25个海上风电项目中应用,对我国海上风电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海上风力发电企业考虑,有利于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维成本,改善运维人员工作环境,提升企业运维水平及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年均节约运维成本约100万元;从整个新能源发电产业考虑,能够提升海上风电场可控性,有利于促进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项目成果能够为海上风电项目后期运行维护、系统协调、电网服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平台,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