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通信技术发展及实践
他表示通信是支撑数字电网建设的数字基座,是实现对各种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的基础设施。本报告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的通信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其业务特征和发展需求,提出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化转型的通信网建设关键特征,满足了全面感知、高效互动、智能决策控制的数据传输需求,最后对电网通信专业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燃煤电厂配煤掺烧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在复杂煤种条件下,如何有效提火提升企业在燃煤购、配、烧各个环节的节能、环保潜力,实现全供应链主动式配煤参烧,获得电厂经济指标、安全指标和环保指标的协同优化,成为燃煤火电企业驱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要技术难题。本项目从配煤煤种煤量、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安全稳定性等综合考虑,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及工程应用经验,借助于大数据挖掘算法实现配煤接烧和燃煤采购综合决策优化,是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对示范引领“两化融合”新业态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建立了燃煤电厂的购、配、烧等燃料全流程一体化决策体系,开发了配煤接烧智能决策系统,自动计算燃料采购最优计划、配煤接烧策略等生产策略,具有3个新突破,实现了燃料管理的创新,主要创新点如下:(1)以降低供电综合成本为参烧日标,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搭建了混煤特性预测模型,对线性配煤结果混煤煤质特性和非线性配煤结果包括混煤着火特性、结渣特性、机组环保排放浓度、机组锅炉效率、机组供电煤耗等安全、环保、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实现了混煤特性预测的新突破;(2)以供电综合成本最低为寻优目标,基于遗传算法搭建了满足煤质约束、锅炉运行特性约束、设备约束、存煤结构约束及来煤约束等条件以及总发电量要求的参烧运行决策寻优模型和燃煤采购决策寻优模型,实现了配煤参烧智能决策的新突破:(3)通过集成数字化煤场和SIS数据,建立参配在线评价模型,从安全、经济、环保三个维度对参烧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参烧效果全面评价的新突破。
电网调度业务人工智能决策分析技术及工程应用
成果率先在天津电网整体应用,完成百余项调度文本、千余小时调度业务音频、万余条检修申请、数十万条告警信号的学习,检修申请识别和打包分组时长小于1秒,告警信号处置时长由小时级缩短至秒级,实现了调度日志语音录入、情景多轮问答、事件驱动的一键成票和自动安全校核,决策效率与准确性大幅提升。成果推广至华中、西南等多个调控分中心,以及北京、冀北、浙江等10余个省级调控中心。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达6亿元,节约电网企业成本支出800万元。 项目首次构建了集调度知识获取、调度智能决策、人机高效交互的调度业务人工智能决策分析技术体系,率先实现了调度业务由人工处理向人工智能决策的跨越,大幅提升调度决策效率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为人工智能在调度领域深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数智基座赋能配电网数据治理与服务
按照系统观念和需求导向整合形成的数智基座,将提供统一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规模化开展配电网基础数据治理,提升配电网态势透明感知、业务数字驱动、管理智能决策、资源协同互动等方面能力,满足电力优质供应、能源绿色转型、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需要。
配网调度“全研判全遥控”故障智能化处置
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落地建设,提升配网智能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等要求,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加快推进配网智能化建设,配网自动化覆盖率大幅提升。但仍存在故障研判涵盖不足、故障流程不够标准、故障处置效率不高、过程安全管控较弱、事后分析评价困难等问题。鉴于此,福建晋江县调以配网智能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夯实配网自动化基础,推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深度融合,进一步健全配网调控感知神经网络,全面加强大电网协调调控和互动能力,构建具备“数据融合、智能感知、智能决策”三种能力的配网调度“全研判全遥控”故障智能化处置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福建晋江县调实现全类型故障秒级感知及精准定位、辅助策略智能交互、中压全网络设备可控等,故障平均停电时间等重要指标显著提升,配网末端调度管理薄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质效并重提高配网调控运行管理及优质服务水平。 本项目案例一是以一二次网络相协调为目标,推进标准自动化馈线建设,深度贯通营配调数据,健全配网“感知神经网络”;二是融合配电自动化终端、录波召测、用采系统、工单等多源信息,优化故障研判及辅助决策,实现短路、失地、缺相、接地及大面积停电等全类型故障研判;三是加快推进 EMS 遥控代理、一键顺控,完善顺控安全防误校核,强化中压全网络设备遥控能力;四是开展在线化故障处置流程应用,实现故障感知、故障分析、隔离转电、故障抢修、送电操作、事后分析等全流程一体化处理;五是完善全研判分析评价机制,通过配电自动化终端缺陷在线管控、保护动作在线校核及评价等措施,不断深化“全研判全遥控”建设及应用成效
湖南电科院研发状态评价微应用,自动收集分析设备运行数据 服务检修策略智能决策
7月9日,湖南电科院依托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PMS3.0系统)状态评价微应用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出具湖南电网5161条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63562台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一次设备、4431套直流电源、47026套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定期评价分析报告,完成年度输变电设备状态定期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