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条 智能安全
PPT

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0-12-11

结合电力安全工器具作用、特点介绍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背景,重点针对全流程管理体系、智能安全工器具进行干货分享。他讲到,全流程管理是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平台,贯穿安全工器具从计划、购置、试验、使用、报废等整个流程;以RFID、二维码标签作为身份标识,实时跟踪并可追溯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出入库、使用状态等情况,确保各类安全工器具的“安全可靠、合格有效”,同时介绍了智能接地线、智能安全帽等智能安全工具的特征与应用。

关键词:
安全工器具,工器具
663次浏览
标准

智能安全帽技术条件

662次浏览
PPT

储能电池热失控火灾演化机制及其防控技术

发布日期:2023-03-21

概括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应用前景与火灾形势,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及其演化机制,以及锂离子电池火灾多级预警防控技术方法。未来锂离子电池储能是集高效热管理、故障诊断、预警和灭火协同的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互联网云数据下的智能安全管理技术。

关键词:
380次浏览
成果

带电作业智能现场监控及安全预警系统

发布日期:2021-04-29

输电网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物质基础。带电作业是提升输电网运维检修质效的重要手段,积极推动线路检修向智能辅助的带电作业检修模式转变,可为建设世界一流输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输电带电作业环境为上百米以上的高空,直接接触高达百万伏的电压,是一项高空、高危、高强度的工作。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国网公司“十三五”运检规划》明确要求“通过远程管控技术、智能区域检测等技术实现远程多方位作业现场监视及智能告警,实现检修装备智能化、检修现场可视化。” 目前,带电作业安全管控基于电力安规,以人防为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地面指挥人员无法实时获取作业人员体征状态,不能实现对作业人员实现全过程监控,极易发生人身事故:第二,虽然带电作业设置了高空监护人,但监护人仅凭视觉判断难以精准把控安全距离,无法科学客观掌握安全距离,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第三,带电作业现场处于流动状态,管理人员无法实时监测作业现场情况,不能实现智能告警和现场可视化,因此,目前带电作业人员仅依靠自身安全意识保障安全,安全风险较大,亟需研发一套集 人体体征、姿态监控为一体的智能安全预警系统。

347次浏览
案例

普侨直流送端换流站数字孪生全要素一体化管控平台

发布日期:2023-09-18

换流站数字孪生试点建设,以推进智能技术在生产全业务链条的集中全面应用为目标,以智慧运行(智能巡视、智能安全、智能操作)、智慧检修和智慧装备作为重点推进领域,最终实现巡视的无人(少人)化、设备状态的及时有效掌握、作业安全风险的全程可控以及设备操作的高效准确。本项目基于工业数字孪生PaaS级工具链建设换流站整体数字孪生底板,基于该孪生底板实现设备内部结构展示、教学培训与设备仿真操作等场景交互,助力运行维护人员实时、全方位掌控换流站全站运行设备动态信息,并对设备操作、运行风险进行全面可视化评估。

330次浏览
产品

作业现场智能安全监测装置A1/A1Pro

发布日期:2024-09-04

对变电站、电缆沟等A3、A7无法完全监测的复杂作业环境,由作业人员佩戴或安装在指定区域,拓展监测视野,实现作业现场的全覆盖监测。

关键词:
318次浏览
成果

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承压部件结构设计缺陷改进与治理

发布日期:2019-05-24

目前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的安全监督模式,主要采取在作业现场增设安全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受人力资源限制,安监人员对作业现场无法做到监督的全覆盖。通过制度规范后,将作业风险分为特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及可接受风险,结合安监人员现状以及保障体系的安全管理人员后,按照分层分级的管控原则,勉强可以做到对高风险的作业现场监督的全覆盖,对中风险的作业方案管控全覆盖。但通过历年来配网人生死亡事故来看,很多配网事故、事件是发生在低风险的作业中。该现场作业智能管控安全帽能做到公司全面推广。首先所有的生产、基建、营销作业现场都需佩戴安全帽,而该智能管控安全帽从重量上、外形上、防护等级上、结构承力上与原安全帽无异,完全可以通过智能安全帽取代原安全帽。

261次浏览
成果

配网安全卫士一配网 “泛在”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发布日期:2021-11-30

本着对交直流工作的重视与精益化要求,检修工作者需要一种可靠、实用、便携的检修用交直流电源设备,来保证在检修工作有条不素开展的同时,重要设备能够持续健康稳定运行,故而构成了“二次回路交直流信号电源试验箱”的设计初裹。二次回路交直流信号电源试验箱在两年多的应用实践中,根本解决了变电检修工作中跨厂区信号试验电源的需求。基本解决了设备转带检修时各种电压等级交直流电源需求。部分解决了测控装置紧急故障时的设备电源的工作需求。 “二次回路交直流信号电源试验箱”技术成果在河北南网获得的推广使用。在220kV陆都变电站、110kV节固变电站、良屯变电话、闽江变电话验收等工作中进行了实际检测,并在日常检修工作中频繁使用。用作信号电源试验功能时,可以输出交流220V(部分装置及信号电源),直流220V(部分装置及信号电源),直流110V(部分装置及信号电源多见于发电厂设备),直流48V(通讯及信号电源),直流12V(信号电源)等电压等级的电压。可在全电力行业推广。用作不间断信号转带电源时,解决了以往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提高了检修工作的安全性,可在变电站交直流检修部分应用。由于这种新的电源试验设备,在测控装置无其是远距离户外设备紧急故障时,可依靠就近交直流电源进行逆变,在应急事故处理中具有局部推广价值。

关键词:
228次浏览
标准动态

大模型安全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安全测试标准》和《大语言模型安全测试方法》两项国际标准

发布日期:2024-04-30

第27届联合国科技大会期间,在以“塑造AI的未来”为主题的AI边会上,国际组织世界数字技术院(WDTA)发布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安全测试标准》和《大语言模型安全测试方法》两项国际标准。这是国际组织首次就大模型安全领域发布国际标准,代表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测试有了新基准。

192次浏览
成果

依托三维设计和BIM技术,打造智慧工地,构建数字电网

发布日期:2021-04-23

通过技术手段的革新,进一步提升输变电工程的建管水平,保证建设质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已成为电网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撑,电网数字化建设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电网建设各阶段必须能够提供满足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的数字化成果。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简称BIM。BIM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模型库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技术来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 不是简单进行数字信息的集成,而是通过数据模型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从规划开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直至进行的全周期管理。 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应用智能安全预警系统,规范施工现场工作行为,监控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工程工期与造价,全面推进输变电工程规划落地,保障后续运维实施,提升电网数字化水平。 随着工程三维设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基建管理信息系统集中部署、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与人员车辆管理系统安装等工作的全面完成,公司基建信息化基础管理不断完善,尤其是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大力推广三维设计的要求,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信息模型建设已成为现实,无论从技术基础,还是管理基础,开展BIM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172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7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8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9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10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