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母线失压自动补偿装置
目前,变电站直流电源采用单母线、单母分段两种接线方式,每段直流母线配置一组充电机和一组蓄电池。220V直流系统蓄电池一般采用2V104节阀控铅酸蓄电池串联浮充运行。当充电机交流输入电源中断时,由单独的蓄电池组供电。若某一节蓄电池开路会导致整组蓄电池失效,无法向负载提供直流电源,将造成直流母线失压。当单只电池开路,智能检测控制器检测到直流母线有失压趋势时,另外3组电池还可以通过DC/DC模块继续向母线供电。
高压断路器试验智能检测及主动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唯一具有开断负荷电源功能的高压电力设备,仅浙江省运行的高压断路器数量就超过70000台,其性能及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成果推广范围广,易于复制,适用于各电压等级、各类型高压断路器试验,能够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应用。其中,试验接地安全保障技术、高压区域安全防护技术可在整个电气试验领域推广。成果已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全面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其缩短停电时间、保障用电可靠性创造的社会效益、安全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成果已列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目录(2017年版),并已在首届浙江省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会上实现转化,进入工厂化生产阶段。
基于智能传感和物联网技术的变电设备状态感知及主动分析系统
分享了应用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通讯,搭建设备状态感知和主动分析系统,介绍了基于该技术探索变电站全站设备智能检测模式。最后对该技术在变电站中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介绍。
“听音识人”一基于声音频谱分析的供电营业窗口客户(员工)心理情绪诊断与精准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供电营业厅“三型一化”(智能型、市场型、体验型、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升级工作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储能力与处理能力的提升,大数据应运而生,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怎样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打造新型“互联网+”供电服务模式,已成为电力行业日益关注的焦点。当前供电营业厅音视频监控系统已覆盖威海全市41个营业网点,这个庞大的物联网每天会产生海量的音视频数据,该部分数据主要用于服务监控以及客户投诉的取证,数据增值利用率几乎等于零。供电营业员工情绪随着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生活状态、个体性格差异等因素影响不断起伏,影响工作状态和窗口服务质量。管理人员对窗口服务质量的管理评价仍靠经验,缺乏科学有效的检测评价方法。此外,供电窗口服务智能化程度尚有待提高,对客户(特别是大客户)身份的无痕识别、客户需求的自动感知、收集、分析与响应能力薄弱,客户办电效率和服务体验不高。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小组通过音频大数据的智能检测分析技术,实现对营业厅服务态度、服务行为的智能化监管,做到服务监管智能化、服务预警实时化,让供电服务更智能、更优质、更增值。
台区计量故障智能诊断成套装置与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智能电表为主的智能计量器具基本实现了用电现场全覆盖,仅国网现场运行的智能电表就高达5.1亿只,计量器具作为电力供应的“秤杆子”,涉及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运维压力巨大。计量故障种类多、定位难、分析过程复杂,尤其在电能表串户检测、用电信息采集故障分析、低压大用户防窃电监控等方面,国内外均无有效的解决方案,创新难度大,主要体现在: 目前用电线路串户排查方法主要有:简单跳负荷开关、增加负荷判别法、万用表对线法。此类方法效率低,问题多,无法确保检测完全准确。创新主要难点:实现各类电能表所有串户问题全工况检测难度大:实现同一表箱所有电能表一次性接入检测难度大:实现电能表串户问题智能检测与分析难度大。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现场运维没有统-一标准,技术手段欠缺,很大程度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现场载波模块误换率达50%。创新主要难点:实现在线和离线模式下各类载波模块故障智能判别技术难度大:实现台区所有电能表各类异常和故障综合分析与判别技术难度大。 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防窃电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压、电流的监测方面,但不具备远程控制能力,现有的研究和技术手段均未有效解决低压大用户和低压工商用户的防窃电问题。创新主要难点:实现塑壳断路器、低压电流互感器、三相电能表高度集成与一体化技术难度大:实现低压大用户用电数据的远程监测及异常用电智能控制技术难度大。 针对.上述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了计量故障智能诊断关键技术,提出新方法、研制新工具,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并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技术路线如图1。
盘形悬式瓷绝缘子零值红外智能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瓷绝缘子大量使用。受制造质量、机电负荷、污秽、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近年来,新投运的及挂网运行时间较长的瓷绝缘子的零值劣化问题日渐突出,给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隐患。传统的火花间隙、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紫外、电场、超声等检测方法,目前尚无法实现不停电条件下零值瓷绝缘子快速准确检测;而常规的红外测温方法依赖主观判断,且事后图像数据处理分析工作量大,极有可能造成零值缺陷漏检或误检问题。本报告将汇报科研团队在盘形悬式瓷绝缘子无人机自主红外测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享典型实践案例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