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智能配电网建设探索与实践
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要求,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将先进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三商”转型。配电网做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及服务客户的桥头堡,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以透明、可控、自愈的智能配电网为建设目标,以简单、实用、可靠为建设原则,通过信息化、自动化以及目前“云大物移智”等智能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和运维管理穿透力。通过智能装备、现场作业、状态监测、态势感知、智慧运行等领域的智能技术应用建设,实现配电网的可观、可测、可控,建设集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于一体的智能配网运行管理体系,提升配网业务的全面监测、预警指挥能力。结合公司的实际,对相关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建设应用,开展了智能配电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带队研发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实现第四次技术迭代。该机器人在精准识别、自主规划、智能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具有轻量化、小型化、模块化特点,它能够代替人完成高空高危带电作业,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2019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在津成立了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实现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产业化。截至目前已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辽宁、新疆等21个省份推广,累计开展现场作业4.2万余次。
面向配电的全业务智能网关的研究与运用
配电智能网关具备异构终端快速接入、边缘计算及容器功能,本地计算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提供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本地化智能服务,满足数字电网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适用于国内配电网中配电房、台架型配变、户内外开关站、箱式配变、低压配电柜等配电设备的智能化建设改造,还可以应用到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业务场景。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自2018年开始,配电智能网关已经在广东佛山、肇庆、海南乐城、广西南宁等地市试点应用。 后开展规模化运用, 全网共推广建设152个项目点。2019年作为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3.0)智能配网建设关键设备进行推广,在2020年全南网范围新建配网项目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基于边缘技术架构,利用容器等虚拟化先进技术,集成路由器+交换机+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一体化的模式,统一物理模型,结合简单易行的传输技术,实现配电智能网关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共享,满足多业务融合需求,使基于智能网关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具备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优点,极大优化了智能配电建设和运维模式。
南方电网智能配电网探索与实践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信息化,智能化及互动化特征,发展智能配网,应使其具备更强的可控性,协调更丰富的资源,满足更复杂的用户需求。 智能配电网在供电安全性、电能质量和电网资产利用率方面都比传统电网有显著提升。智能配电网优化了配电和用电两个领域的专业界限,由于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是建立在配电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的,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建设智能配电网,当前阶段智能配电网建设应首先从一个城市的局部区域逐步开展。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研究并提出配电网智能化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有序开展智能化评价工作;推进配电网通讯网建设,实现配网通信覆盖率100%;在全网范围内打通营配数据接口,实现配网采集数据一体化;探索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工作。"
基于RTDS的智能配网终端实验室检测方案研究
本项目搭建了基于RTDS的智能配网终端的检验平台,提出了检测方案及相关检验方法,根本解决了配电终端现场调试中故障难以同步准确模拟的技术难关,同时将配电网调试工作前移至实验室检测,大大简化了配电终端现场调试工作难度,加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提高。同时本项目的研发的测试手段也可以供现场调试方法借鉴,大大提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测试水平。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即基于RTDS的智能配网终端实验室检测方案及相关检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配电网现场调试中故障难以同步准确模拟的技术难关,同时将配电网调试工作前移至实验室检测,大大简化了配电终端现场调试工作难度,加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提高。同时本项目的研发的测试手段也可以供现场调试方法借鉴,大大提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测试水平,可在行业全面推广。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智能配电终端实验室检验平台和检验方案,培养一批配电网检验检测技术人员,为天津电网开展智能配电网相关设备的检验测试工作莫定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开展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人才储备。
智能配电网“双闭环”精准规划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项目成果依据示范区建设经验,提炼普遍适用的关键技术,在智能电网“"五大领域+四个支撑体系”框架下,围绕感知“停电在哪里、负荷在哪里、低电压在哪里”,迭代完善智能配网规划技术原则。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配电网规划建设标准工作体系;建立资源配置模型,优化配电网建设投资模型;下放决策权限,激发基层供电局建设积极性;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实现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目前项目成果中配电网规划建设标准体系已在南方电网印发,在南方五省区推广应用。部分技术已纳入南方电网技术标准,在全网推广应用。智能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部分内容已被南方电网采纳,应用于南方电网”十四五“智能配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建设督导机制已在全南方推广,网公司已连续两年开展五省区配电网规划专项督导。配电网投资分配模型已在广东电网连续应用三年,有效提升了广东配电网投资精准度。配电网网架评价模型等在广东全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