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遥感的电网洪涝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
极端强降雨天气带来的洪涝灾害会导致多处电力设施受损严重。为保障洪涝期间电网安全高效运维,充分发挥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监测范围广、响应速度快、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对受灾较区域进行连续应急拍摄,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全面掌握抗洪抢险前线信息。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构建洪水淹没区高精度智能识别模型,在快速提取重点区域水体的同时确保其精度。动态监测重点区域的水体扩张面积、洪水扩张率及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受影响等级。根据预警等级,发出告警信息,并分析洪水造成的杆塔淹没情况,变电站淹没情况等,为电力抢修及排查工作提供高效精准技术支撑。
2020电力行业架空输电线路可视化技术发展报告
架空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安全战略和全球能源互联的重要支撑,其安全保障至关重要。随着电网规模日益增长,输电线路通道防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工程机械、山火、漂浮物等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跳闸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山东省内电网为例,每年因通道隐患和外力破坏造成的局部停电故障数十起,占整个线路故障影响因素的 70%以上。由于施工、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的意外停电事故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线路运行是否安全一直是电网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需要定期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前的人工巡视方式是人员密集型工作,人工巡视虽能发现设备隐患,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性,缺乏对特殊环境和气候的检测,不能及时掌握线路状态,容易由于监测不到位而发生线路事故。传统对输电线路的人工巡视方式已经暴露出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包括巡线记录等技术资料不齐全、没有科学的巡视制度、巡视引导路线᧿绘不规范、路线引导方向不明确、巡检工具的落后以及不正确使用等。同时由于大雾、雷雨、浮冰等自然情况对输电线路正常巡视的妨碍,增大了缺陷发现率和判断准确率的难度,漏检、错检、没按规定时间巡视等情况时有发生。
电力行业架空输电线路可视化技术发展报告
架空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安全战略和全球能源互联的重要支撑,其安全保障至关重要。随着电网规模日益增长,输电线路通道防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工程机械、山火、漂浮物等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跳闸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山东省内电网为例,每年因通道隐患和外力破坏造成的局部停电故障数十起,占整个线路故障影响因素的70%以上。由于施工、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的意外停电事故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线路运行是否安全一直是电网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定期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以前的人工巡视方式是人员密集型工作,人工巡视虽能发现设备隐患,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性,缺乏对特殊环境和气候的检测,不能及时掌握线路状态,容易由于监测不到位而发生线路事故。传统对输电线路的人工巡视方式已经暴露出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包括巡线记录等技术资料不齐全、没有科学的巡视制度、巡视引导路线描绘不规范、路线引导方向不明确、巡检工具的落后以及不正确使用等。同时由于大雾、雷雨、浮冰等白然情况对输电线路正常巡视的纺碍,增大了缺陷发现率和判断准确率的难度,漏检、错检、没按规定时间巡视等情况时有发生。
无六氟化硫技术如何助力企业更快应对气候挑战,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带来的次生灾害威胁愈演愈烈。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把主题确定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人类把发展消耗的资源控制在地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发展和资源消耗的主要“贡献者”——企业应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担当中坚力量,甚至是主力的观点,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过去10年,施耐德电气也一直在努力寻求无六氟化硫的技术的突破,经过反复试验,在2019年6月举行的国际供电会议上,施耐德电气的全新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柜设备首次亮相。该设备兼具了高效和可持续的特性,可满足客户向无六氟化硫设备转化的绿色和经济性的双重要求。今年初,施耐德电气正式推出了中压一次充气柜GM AirSeT,接下来还将推出环网柜RM AirSeT和SM AirSeT。
面向虚拟电厂运营的温度敏感负荷分析与演变趋势研判
随着极端天气频发,温度敏感负荷用电逐年攀升,温度敏感负荷作为虚拟电厂优质的调控资源,亟须分析气象变化对于此类负荷的影响,由于叠加极端高温、大规模寒潮等异常天气的影响,温度敏感负荷波动剧烈,常规分析预测方法难以适应极端气象场景。针对寒潮天气下温度敏感负荷样本数据及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寒潮天气小样本条件下的温度敏感负荷日最大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先采用时序对抗生成网络(TimeGAN)扩充寒潮期间小样本数据,再采用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对寒潮期间的日最大负荷进行预测。以国内某省近两年迎峰度冬期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优于其他模型的预测结果,在验证集上日最大负荷的预测精度为99.5%。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输配电价体系初探
随着全球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气候问题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碳减排、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与展望
现阶段我国灵活性电源发展远未达到预期。2020 年我国煤电灵活性改造机组、气电、抽水蓄能分别为8000 万千瓦、9972 万千瓦和 3149 万千瓦,全都未能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 2.2亿千瓦、1.1 亿千瓦和 4000 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即便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保留较高的电力电量裕度,能够对近中期吸纳风、光等波动性电源的新增装机提供重要支撑,但在中远期,如果仍采用旧有发展模式,我国随机性电源过高、灵活性电源不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大的问题会逐渐显现。 随着“双碳”目标提上日程,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60 年风光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超过 55%。在某些时刻,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足以满足系统全部用电需求,甚至超过总电力需求。同时也面对数周乃至数月风光出力不足或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如何满足电力需求的挑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
冰灾下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负荷聚合商市场力评估方法
在极端场景下,负荷聚合商可能会控制市场以攫取超额利润。为此,以冰灾为例,提出一种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负荷聚合商市场力评估方法。首先,利用UGF(通用生成函数)来描述冰灾下架空线路、风电机组随机故障的不确定性;其次,通过聚合各类不确定性的标准概率函数,提出市场力评估算子以建立负荷聚合商节点市场力评估模型;最后,基于出清模型的结果,构建时空市场力指标体系以辨识具有高市场力水平的关键负荷聚合商以及相应的关键时段。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量化了冰灾下负荷聚合商的市场力水平,处于负荷水平较高区域的负荷聚合商在覆冰严重的时段更容易行使市场力。
基于时空物候信息深度融合的输电线路山火预测技术研究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日渐增多,国内外山火灾害频发。对于众多跨越山火风险区的输电线路,其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来自于山火的威胁。为此,提出一种深度融合输电线路廊道邻接区域时空物候特征的山火预测技术,综合利用卫星遥感高光谱影像、气候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地域性植物树种分布情况等,构建一套山火风险预警体系,推演线路邻接区域山火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