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
中国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简称“ERDB”系统)是结合国际先进的设备可靠性管理方法和规范,参照IPO的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及EPRI的技术方法,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核电设备可靠性管理软件平台。EDB采用集团级企业信息化架构,应用云计算、数据仓库、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一个将设备可靠性有关信息集成、管理和分析的技术平台,将关键、重要设备寿命周期内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维修历史数据、故障缺陷数据、日常巡检等各类动态数据整合,并进行标准化、知识化和结构化处理,同时结合行业基础数据库资料,以及不断积累和丰富的设备可靠性管理经验知识,实现同类设备可靠性管理数据和经验的横向共享、设备可靠性指标的实时计算、设备状态的智能监督、系统/设备的健康评价、设备预防性维修持续优化、设备可靠性参数动态积累和修正等功能。
核电设备监造智能移动终端研发应用
设备监造业务负责的项目多、供应商多且分布广、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监督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车间制造一线,且大部分监督员是单兵作战,导致监造业务的管理面临着如何及时下达监造任务、有效传递监造要求、规范业务工作等困难。 本项目研发的设备监造智能移动终端,作为质量管理的工具平台,发挥了互联网信息系统的优势,解决了如何异域协同、在线支持、提高效率及远程管理等难题,实现了监督任务的传递、监督见证的策划、跟踪执行、记录及过程归档、质量问题的闭环管理等,极大的促进了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经实践,此终端在可适用于各类设备监造业务工作。
核电设备产业链评估机制创新与应用
“华龙一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核电“走出去”离不开中国核电制造装备产业链, 中广核工程公司总结 CPR1000 项目质量国际标杆建设和安全评价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提升难点,开发了一套核电设备产业链评估机制,持续提升质量管理和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夯实“中国制造”基础,最终实现带动整个产业链“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在于解决人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但无法充分解决如何使人们那么做的问题。而核安全文化的核心则是通过使人形成“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态度和特性,并自发约束和规范个人的行为,解决如何使员工按照规定执行的问题。核电设备产业链评估机制,包括质量管理评估和核安全文化评估两套标准,两者相互补充,充分融合,从体系管理到核安全文化意识,实现对设备产业链供应商的全方位评估和推进提升。 通过建立和实施核电设备产业链评估机制,为工程公司在建核电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面掌握了核电设备产业链整体发展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一套设备产业链评估标准,在产业链形成争当标杆的良好学习氛围,为“走出去”
核电设备产业链质量管理协同机制建设
工程公司以“成为国际一流AE公司”为发展愿景,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主导并带领核电工程全产业链相关单位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氛围,打造我国核电工程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产业生态圈。对核电企业来说,核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体现在核电工程建设阶段,就是核电项目的建设质量,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核电设备的质量,这需要整个设备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因此,工程公司积极向国际核电工程建设标杆企业法国EDF、美国BECHTEL对标学习,深入研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各项要求,最终在基于多年工程建设的实践上,建立了核电设备产业链质量管理协同机制,从质量承诺、质量责任、质量领导力、质量管理资源、质量过程管控、质量绩效、持续学习和提升等七个方面推动核电设备产业链质量管理协同机制的生根落地。
三代核电研发和创新管理体系研究
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国和一号”( CAP1400)的总体设计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核工院”)广泛联合核电企业、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设备制造等单位 440 余家,在 AP1000 技术引进和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以 CAP1400 设计、制造以及建造为链条开展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研发。根据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的发展要求,结合已有的基础,上海核工院构建了三代核电研发和创新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型号设计为牵引,以课题管理为主线;通过组建双矩阵形成了跨部门的科研项目管理以及业务支持团队,强化团队作战能力;梳理流程要素,建立课题实施全周期的管控体系,建立科研管理平台,涵盖:科研计划、科研实施、外协管理、经费管理、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工程;联合国内数百家研究制造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顶层策划,开展创新保护 上海核工院成功立项重大专项课题 74 项。验收重大专项课题 35 项(其中,牵头 19 项、参研 16 项),正在实施重大专项课题 39 项(其中,牵头 12 项、参研 27 项);重大专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 65 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21 项;共申请中国专利647 件,授权中国专利 487 件,申请 PCT 专利 41 件,授权 PCT 专利 14 件,办理登记软件著作权 100 件,该体系成功助力于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研发,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 85%,搭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了核电行业和国内研发体系的形成和进步,支撑核电走出去,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三代核电自主化研发成功,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有利于保证工程进度,解决设备国产化,降低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