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厂设备可靠性数据报告(2022版)
为了指导国内运行核电厂开展设备可靠性数据采集工作,国家核安全局于 2015 年发布了《核电厂设备可靠性数据》,并于2019 年对其进行了适应性升版,同时将文件名修改为《核电厂设备可靠性数据采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指南的要求,在上一版数据的基础上,以 2007 版《美国商用核电站设备和始发事件的行业平均水平》(NUREG/CR-6928)作为通用数据源,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参数估计,对各核电厂新报送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和处理,形成《中国核电厂设备可靠性数据报告 (2022 版)》(以下简称 2022 版报告)。2022版报告给出了我国运行核电厂商运至2021年底423 个堆年的44个常用设备类的可靠性数据统计结果,以及 7个安全重要系统的列不可用数据统计结果。本文件还与其他国家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评价我国核电厂重要设备类的可靠性水平,可供国内各有关单位在PSA、MRRCM 等安全评价和可靠性相关工作中参考使用。
《IEA:2024年电力报告》
Electricity is centr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modern societies and economies – and its importance is only growing as technologies that run on electricity, such as electric vehicles and heat pump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Power generation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source of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lso the sector leading the transition to net zero emissions throug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and wind power. Ensuring consumers have secure and affordable access to electricity while also reducing global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is one of the core challenges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 Given these trends,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 Electricity 2024 is essential reading. It offers a deep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cent polici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provides forecasts through 2026 for electricity demand, supply and CO2 emissions. The IEA’s electricity sector report, which has been published regularly since 2020,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volving generation mix. In addition, this year’s report features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rivers of recent. 电力是现代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核心——随着电动汽车和热泵等电力驱动技术越来越受欢迎,电力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发电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源,但它也是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而引领向净零排放过渡的部门。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且负担得起的电力,同时减少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是能源转型的核心挑战之一。 鉴于这些趋势,国际能源署的《2024年电力行业报告》是必读书。它对最近的政策和市场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到2026年的电力需求、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预测。自2020年以来,国际能源署定期发布的《电力行业报告》提供了对不断发展的发电组合的洞察。此外,今年的报告对最近欧洲电力需求下降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数据中心行业对电力消耗的影响;以及全球核能部门的最新发展。
国家电投“和文化”体系构建与落地实践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核能和电力企业改革重组的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近三年努力,平稳顺利完成了产业融合、管理融合、发展融合、文化融合,实现了1+1>2的改革重组效果。在国资委对第一批重组中央企业专项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三年来,国家电投已经蜕变,背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强大的文化做指引和后盾。 2015年7月15日,肩负党中央厚望的国家电投正式挂牌成立。揭牌之际,“绿动未来”企业标识隆重发布,国家电投党组以这一方式将企业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5年11月,“和文化”理念体系正式发布。及时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迅速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办法,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形成企业文化上下贯通、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近三年来,先后发布“和文化”理念体系中文版和国际版,制定领导力素质标准和员工行为准则,编印《和文化》手册,启动奋斗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环境文化等多个专项文化建设步伐,构架形成承继文化传统、彰显时代特色、具备国际视野的国家电投企业文化体系。
自主化核设计软件包PCM研发与应用
CGN目前使用法国AREVA公司的堆芯设计软件包SCIENCE进行工程设计和运行技术支持。这套软件在技术上做了很多的限制,带来了一些重大问题,如:1)软件仅允许用于中国境内的民用反应堆设计,限制中国核电在全球核电市场的发展;2)软件核心原理未知,导致工程设计领域的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制约中国在反应堆设计中的突破和创新;3)软件支持的反应堆堆型有限,仅限于某些特定的压水堆堆型的特定运行模式。为解决制约中国核电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追切需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堆芯设计软件,摆脱核电设计领域对国外的依赖。为此,CGN决定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堆芯设计软件包PCM。 PCM软件包完全自主开发,从根本上解决了反应堆堆芯核设计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申请了4个软件著作权,通过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了际可强院士等行业内专家的好评,并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1)在国内首次完成以特征线法为求解器的组件计算(PINE)与使用微观燃耗方法的堆芯计算(COCO)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研发,可以给出高精度的少群截面并充分考虑堆芯的燃耗历史效应,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2)在国内首次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量图分析程序MAPLE,并应用于工程实践;3)在国内首个完成核设计软件包系统的不确定度分析,建立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相关不确定度因子可应用于反应堆工程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PCM软件包是在如下方面和国际同类专业软件具有类似的先进特征:1)先进组件燃耗处理方法;2)采用粗网有限差分技术和并行加速特征线法输运计算;3)采用解释器方法,方便堆芯计算各个功能实现;4)采用薄板样条函数(TPS)重构技术。
政策解读丨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4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表示大力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差异化布局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73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美国能源部发布《能源人工智能报告2024》
人工智能(AI)为快速部署新的清洁能源,保护关键的电网能源资产减少威胁行为者的资金和运营成本下一代能源技术和互联系统这体现了转型的需求侧。美国各国将需要在能源基础设施上投资数万亿美元到2050年,实现国家清洁、有弹性的目标。在能源部(DOE)国家实验室,人工智能核能、可再生能源和碳的巨大潜力由于能够表示,管理域前所未有的系统模型大小,提供了密集的计算资源,并从国家劳动力中获取知识顶尖科学家。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可以降低设计成本,通过以下方式许可、部署、运营和维护能源基础设施如果以下应用能源,将花费数千亿美元挑战已经实现。
国家电投海阳核电“核能+光伏”工程正式投运
4月11日,国家电投海阳核电“核能+光伏”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是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探索核能与新能源耦合,实现多能互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又一创新实践。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布雷顿循环在以第四代核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而合理可靠的控制策略是保证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灵活运行的关键。调研总结了S-CO2布雷顿循环控制特点,并对不同应用场景下S-CO2布雷顿循环相关控制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结果表明,S-CO2布雷顿循环控制包括运行状态控制、叶轮机械控制、热源控制等,变负荷控制策略主要有容积控制法、透平旁路控制法、透平进口节流阀控制法、压缩机转速控制法等。分析结果可为相关发电领域S-CO2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选择提供参考。
上海加快新型高效硅基光伏电池等超高效光伏、光热技术的突破
7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进一步提升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拓展氨能等潜在替代能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