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
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精准核算电力消费引起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的基础参数。本研究采用平衡分析法,根据省级电网发电数据、跨省电力交换数据以及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等数据,构建省级电网生产模拟优化模型,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未来不同情景下,省级电网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分析中国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区域和省级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基于情景分析,中国2020-2035年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将出现大幅下降,新能源政策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4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8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新能源高速发展情景下,各省降幅平均达到53%,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16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按照两类情景结果中位数考虑,各省份降幅平均达到48%,青海、云南、海南、四川等11个省份的降幅超过50%。本研究建立的中长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为支撑各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评估,鼓励用户优化生产和行为模式,降低企业预测间接排放不确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得到中国工程院品牌项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2-PP-01)资助
智能配电终端自动化检测流水线
智能配电终端是配电网的“神经末档”和“触手”,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对提升配电网感知能力、提高配电网可靠稳定运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十三五”期间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将有大量智能配电终端投运,仅湖南公司2018年就计划投运安装故障指示器超过20000台。然而,不同生产厂家的故障指示器故障原理各不相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垂需高效的检测装备实现大批量设备的自动检测。传统人工检测方法采用继保检测仪对手工制作的多重线圈加载特征波形来模拟短路或接地故障对故障指示器进行检测,此方法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海量故障指示器的入网需求。 本项目以机械自动化与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图像识别与物联网等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配电终端自动化检测流水线,创新实现了故障指示器产品检定的自动控制与全过程管控,为提高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检测效率和效果、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20kV变电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制及应用
本报告基于电网数字化建设背景,介绍了湖北电网在变电设备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情况,包括小型化绝缘载体升级改造、基于视觉的绝缘斗臂车空间引导、复杂场景下绝缘子伞裙高精度识别定位、机器人平台强电磁屏蔽处理、新型高效干冰介质清洗应用、机器人远程自动化控制等内容。2022年,该机器人通过了工频耐压性能试验和多次模拟实验验证,并于湖北荆门220kV变电站成功进行首次应用,有效验证了本机器人设备面向主网变电设备开展带电作业的安全性、智能性与可行性。 此外,该机器人成套技术及装备既能通过更换系列化末端作业工装,用于外绝缘设备带电PRTV喷涂、零值检测等场景,也能兼容电压等级,拓展至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中。
交直流电缆及附件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对比
对XLPE电缆进行串联谐振耐压+局放试验是预防性试验中主推荐的方法;DAC(阻尼振荡波)的方法和0.1Hz的试验方法因存在更多技术局限性只建议作为无条件进行串联谐振试验时的补充。 现场局放试验对某些电缆或附件缺陷存在不能有效检出的可能,般在缺陷发展到中后期放电严重时有检出可能。 建议对HVDC XLPE电缆直流耐压时同步检测局部放电,应以不低于2分钟的时间步长进行阶梯升压,以放电重复率超过1次/分钟为PDIV判别标准,推荐测试时间30~60分钟。 有条件时可分别在电缆空载和叠加模拟负荷电流至导体稳定70°C时进行直流局部放电测试。电缆放电时段可以测到局部放电,有利于规避来自电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