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直流配用电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述了直流配电技术发展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我国厦门、甘肃、浙江、深圳、上海等诸多国内外直流配电技术的典型案例。 报告指出,直流配电技术在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可控性以及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的兼容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突出的优势。在大规模海上风电、用户定制电力系统以及终端负荷供电等方面均表现出竞争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欧洲及日本均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架构或建设了研究网络,直流配电技术正处于探索及试点期,技术高速发展,潜力巨大。需要科学、理智地思考战略策略和技术路线。
上海能源发展“十四五”:加强氢能关键技术攻关 布局一批加氢站
发力新能源新赛道,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兆瓦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和关键部件。推进新型高效晶硅电池发展,加快钙钛矿等新一代光伏电池的研发。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高压和液态储氢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BIM仿真系统
针对BIM模型受国外基础平台捆绑,模型整合、应用困难,电建华东院深度整合开源图形引擎、造型引擎和开发框架,基于标准C++重构引擎内核,自研三维数据存储格式并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建立了一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BIM仿真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模型汇聚、模型审阅、规划仿真、设计仿真和施工仿真,突破了国外软件在同时支持3大类异构模型、国内BIM标准、TB级模型以及大小场景仿真等方面的不足,部分指标达到和超过同类Navisworks等软件,系统已在前海城市级BIM模型创建整合、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华能海上风电等项目上进行了示范应用,还在新形态数字化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成效显著,对于实现BIM软件全过程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加快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第2部分:海上风电
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日臻成熟,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在海上风电接入、孤岛平台供电和城市中心供电增容等领域应用日益增多,其绝缘性能及长期可靠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和研究热点。我国高压直流电缆研究、制造与应用工作起步较晚,在本项目之前,国内尚无系统研究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关键技术的科研项目,更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压直流电缆和应用工程。针对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需求,本项目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绝缘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关键生产工艺、试验与考核评价方法等,项目创新性强,技术难度大,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掌握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设计与选型技术,提出了直流电缆绝缘材料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检测体系;研制了±200kV 纳米添加电导非线性增强绝缘直流电缆终端,并成功通过型式试验;研发了可重复利用、便于安装的直流电缆试验终端,解决了±320kV 以下电压等级直流电缆出厂试验难题;开发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全工况运行考核控制系统及全尺寸高压直流电缆脉冲电声法(PEA)空间电荷测量系统,解决了温度梯度条件下全尺寸高压直流电缆空间电荷测量与评价的世界性难题,带动了高压直流电缆系统专用检测技术进步,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国内外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高压直流挤包绝缘电缆使用技术规范、空间电荷测量方法技术规范及运行维护试验导则等一系列行业及国际技术标准。
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能源外送经济性分析
深远海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陆上土地等优势,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通过“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海域综合利用率,提升整体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建设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涉及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能源开发技术、电制氢(氨)等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柔性直流输电和管道输氢等能源外送技术。介绍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总体构成,比较分析适用于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大规模能源外送的输电技术,分别测算了汇集1000 MW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能源岛通过柔性直流送电的成本、电制氢后通过管道输氢的成本,并将输电成本与输氢成本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适宜选择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或者管道输氢作为能源外送方案。测算结果表明,在2023年、2030年和2050年,输送距离为100~200 km时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的经济性均要优于输氢方案;输电方案与输氢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成本和登陆地区的消纳能力;预计在2050年,离岸100~200 km不同比例的电氢混合外送综合成本在0.18~0.27元/(kW·h)之间,与西部北部风光新能源基地、西南水风光基地外送东部的成本相比具有竞争力。
±400kV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400kV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为江苏如东黄沙洋海域三个海上风电场的直流送出系统,该输电系统包括海上和陆上换流站及两站间连接的直流海缆,海上换流站交流侧6回220kV海缆出线,陆上换流站交流侧1回500kV出线,系统直流电压±400kV,直流电流1375A,直流出线1回,承担黄沙洋海域H6(400MW)、H8(300MW)及H10(400MW)三个风电场共1100MW总装机规模的电力输送。本技术产品自2018年开始研究,2021年正式投运,系世界上在运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系统设计可靠性大于98.51%,系统损耗小于2%,各项性能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