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风险分级及分布图绘制
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
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及应用
电力电缆及附件
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
GB/T 35695-2017 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 等2项标准
作为国家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其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与周围生态环境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长期以来,电网与鸟类一直处于致命关系,因电网引起的鸟类伤亡屡见不鲜,仅江西鄱阳湖区500kV线路3年内即出现9起大型候鸟触电伤亡事件;另一方面,鸟类活动已成为我国电网故障第3位原因,解决电网与鸟类和谐共存问题日益紧迫。项目组以提升电网涉鸟故障精准性、科学防治水平为目的,依托江西公司涉鸟故障预警及防治技术实验室、河南省涉鸟故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涉鸟故障相关技术攻关。项目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系统规范了电网涉鸟故障的差异化生态防治方法:从涉鸟故障地理风险分级出发,改善了传统防鸟工作主要依赖运行经验的现状;通过规范典型防治装置的关键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安装规范,保障了入网装置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提出了针对不同鸟种类型、风险等级、故障类型的差异化防治策略,实现了涉鸟故障精准有效防治。
架空输电线路涉鸟故障防治技术导则 等2项标准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包括1项国家标准和1项电力行业标准。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类资源不断丰富,鸟类活动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已成为三大主要跳闸原因之一。涉鸟故障防治工作已成为电网设备运维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关键技术及标准规范的缺失,涉鸟故障防治工作仍主要依靠运行经验,项目投入粗放,效果差,电网与鸟类和谐共处难以实现。 本项目标准从电网涉鸟故障精准分级防治出发,首次提出基于电网运行与鸟类习性规律的涉鸟故障地理风险分级方法,2016年28家省级电力公司依据标准完成分布图绘制,实现了电网涉鸟故障防治的差异化设计、运维和改造;项目系统提出基于鸟类保护的鸟巢处理行为规范和以疏导为主的电网涉鸟故障生态防治方法,构建的“电网涉鸟故障差异化生态防治”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外标准的空白,在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同时,促进了鸟类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提出了杆塔涉鸟故障风险区域划定方法,形成全面系统的涉鸟故障防治装置技术规范,为供电企业差异化精准防治和珍稀鸟类保护提供了技术依据,提升防鸟装置的产品质量,降低防治投入成本。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依托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涉鸟故障预警及防治技术实验室、河南省涉鸟故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试验条件,研发了一套鸟粪模拟推进装置,提出了鸟粪模拟溶液配比及鸟粪污染绝缘子涂污方法。规范了110kV~500kV线路鸟粪闪络防护范围,优化了防鸟装置设计,并在工程上成功示范应用。研究相关成果获得国网公司级和行业级科技奖励2项,省公司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5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20篇,有效支撑了项目标准编制工作。 项目组采用“科技研发、标准制定与工程应用一体化推进”模式,创新性地构建“电网涉鸟故障差异化生态防治”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应用于27家省级电力公司,以江西省为例,近3年不仅涉鸟故障次数降低53.8%,而且防鸟资金投入下降了39.7%。以国网江西、河南、青海电力、上饶志远、赣州联银、河南四达等为代表的电力企业和装置制造厂家,通过应用标准累计实现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1.4亿元。项目成果使以经验为主的传统防鸟方式向差异化、规范化的现代防鸟体系转变,保证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使珍稀鸟类在电力线路找到适宜的筑巢区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有效契合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