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液化、储运技术及应用发展研究报告(2023)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将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变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低、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因此对能量储存的需求很高。氢的来源广泛,且具有清洁、高效、能量密度高、能源形态易于转换等特点,是一种储能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因此,氢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技术路径,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本蓝皮书结合国内外氢能发展现状,着重阐述氢液化、储运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进程,通过分析氢液化、液氢储运、液氢加氢的多个案例,总结出氢液化、储运技术的特点及优势,旨在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经验挖掘与混合语言的海上风电制氢加氢港口选址研究
为辅助海上风电的加氢制氢港口选址决策问题,提出利用经验挖掘算法和混合语言型术语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利用爬虫算法、TextRank算法、Word2Vec算法和Louvain算法对历史经验性文件进行挖掘、排序、构建词对和聚类,从而获取基于经验挖掘的属性集;其次,引入对偶自信语言,云模型和实数等语言术语兼顾定量和定性数据的表达,解决数据集转换失真问题;最后,引入标准化公式处理指标数据,获取综合排序结果,以海上风电的加氢制氢港口选址为案例,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考虑定性及定量评估,基于集中式制氢+液氢+购买/租赁船舶技术方案的选址方案A5综合最优,敏感性分析表明气氢储运技术搭配船舶运输是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方面表现较好的技术方案。
液氢制-储-运-加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目的 液态储运是实现氢气大规模、远距离储运,保证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液氢制备、储运及加注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对该领域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方法 对比了高压气态、液态及固态储氢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液氢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液化方法、液氢储存绝热技术与关键材料;分析了不同液氢运输方式与装备的特点;梳理了液氢加氢站建设情况,并对比了液氢加注技术;阐述了液氢主要应用领域和产业化模式,并对近年来我国液氢储运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论 提出了我国液氢储运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点及亟需技术攻关的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液氢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我国重型车辆液氢储供技术取得突破
北京3月14日电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我国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正式发布
我国首套氢膨胀5吨/天氢液化系统9月25日在北京发布。该系统由该院101所、航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8月18日成功产出液氢,是我国在液氢大规模制备领域取得的突破,将助力液氢大规模应用的工业化进程,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技术和装备基础。
国内首台套采用氢透平膨胀制冷循环的5吨/天氢液化系统产出液氢
8月18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氢能公司联合研制的5吨/天氢液化系统一次性开车成功,稳定产出液氢,该系统采用的氢透平膨胀机、连续型正仲氢高效转化换热器等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发,是国内首套实现氢克劳德制冷循环的氢液化系统,其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再一次率先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和装备垄断,提升了我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深低温技术及液氢大规模生产的自主可控能力。
2500辆氢车!200座加氢站!河南郑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
4月8日,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发布,其中指出:到2025年,郑州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形成以工业副产氢为主体,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辅的氢气供应保障体系,低碳氢供应能力达到1万吨/年。布局加氢站200座,其中制加氢一体站10座,开展管道掺氢试点,规划1条纯氢管道。建成绿氢示范项目1—2个、液氢示范项目不少于1个。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