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产业发展现状、挑战及机遇系列报告之——长时储能篇
储能技术是解决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的有效技术,对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比例的提升,对储能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容量型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容量型长时储能可以提供数小时、数天数周乃至更长时间的电力供应技术方案,减小峰谷差,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清洁能源的稳定输出和消纳提供有力保障。国内外都将长时储能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点技术,出台多种政策支持长时储能发展。国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发展长时储能。国际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也相继表示对长时储能技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长时储能装机增长,长时储能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储热蓄冷、储氢等这些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高风电渗透率下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调峰优化控制策略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解决高风电渗透率系统建设带来的调峰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 方法 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兼顾技术及经济性的锌溴液流电池(zinc-bromine flow battery,ZBB)储能的调峰优化控制方法。根据实际电池装置,对ZBB储能进行结构解析及数学模型构建。考虑调峰技术性效果,以调峰后的负荷曲线标准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考虑调峰效果的储能双向寻优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依据电网分时(time of use,TOU)电价政策,以技术性及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TOU电价机制的储能调峰经济模型,得出储能优化功率时序结果。最后,以东北某地区负荷及风电数据为例,对比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结果 所提策略相较于原负荷,在日均负荷峰谷差、峰谷差率指标上分别降低了35.973%和34.205%,在调峰经济性优化方面提高了5.582%,且合并缓解了电网弃风消纳问题。 结论 所提策略在达到一定调峰效果的同时,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仍保持较好的调峰经济性。
基于事件驱动的液流电池控制系统实现方式
液流电池具有充放电循环次数大、容量高及寿命长等优点,是长时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但是其复杂的结构对电池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传统开发方式难以满足其多样的控制需求,因此提出精准度更高、实时性更好的基于事件驱动技术的液流电池控制系统开发方法。首先针对液流电池稳定性需求高、内部损耗大等问题,提出了主/辅助电堆协同架构,并对该架构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然后基于事件驱动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包括柔性充放电控制、辅助电堆参与的黑启动控制、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等;最后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所提架构和策略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架构和策略能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电力储能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及退役和应急处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额定能量不低于5kWh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以及额定功率不低于100kW或额定能量不低于100kWh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系统的建设运行,其他或混合类型的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
辽宁电科院大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并网
近日,辽宁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完成正在建设的全球最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现场勘查后,就电站配套的220千伏开关站整套启动试验、继电保护定值计算及一二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项目按计划建成并网提供技术支撑。
总投资20.5亿元!液流电池产线及储能集成项目落户内蒙古通辽
10月11日,总投资约20.5亿元的液流电池生产线及储能集成项目签约落户内蒙古通辽开发区。
浙大温州研究院自主研发液流电池电堆
温州市高能级平台又结突破性硕果。记者前天从浙大温州研究院获悉,该院新型电池材料研发中心自主研发出新型液流电池电堆系统,该项目有望以低成本、高安全、绿色储能新技术的优势,突破目前锂电储能瓶颈,助力万亿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攻关锌镍空液流电池 提升储能电站安全水平
12月20日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据驱动的氢能关键催化材料高效开发与应用”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共设5个子课题:氢能关键催化材料的智能设计与筛选、高性能氢能催化材料的高通量制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通量评测与应用示范、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通量评测与应用示范、锌镍空液流电池高通量评测与储能示范,分别由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供电公司5家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