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县一体化的配电网运行管控及灾损评估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2000 至 2017 年平均每年有 2.1 个台风登陆福建,平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8 亿元;同时,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也对公司配电网的基础数据管理、专业协同方式及业务流程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福建公司积极推进电网改造,常态化开展灾损实时监测,但传统的分散业务系统、手动数据统计和分析管控技术无法从全局视角把握配电网灾损时空分布,从而制约了大面积应急抢修指挥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服务社会防灾减灾工作,福建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度整合公司专业管理资源,着力深化配电网运行管控及灾损评估管理模式建设。一是以提升专业协作效率、提高供电质量为导向,建立重要事件预定义机制、数据质量保障机制、信息同源共享机制、专业协同运作机制,理顺跨专业协作流程,完成职能对接,实现业务管理扁平化和跨部门流程信息的有效沟通,建立更加集约、敏捷、柔性的配电网管理工作格局。二是通过搭建高效协同的配电网运行及灾损大数据分析平台,集中整合营配调数据资源,消除信息孤岛、打通业务链接,实现全省配电网重要事件期间的实时统计、堵点挖掘、隐患预警和辅助决策,解决运营管控实际难题,为公司一体化协同奠定数据基础。三是针对关键问题与技术瓶颈,开展管理成果深化研究与应用,细化配电网调度运行综合评价指标,构建考核整改方案策略库,建立管理层级上纵向到底、职能上横向到边的考核激励及闭环管控机制。四是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由业务型到复合型人才转变,逐步优化人才队伍和梯队建设。 成果实施以来,通过构建“一个平台”(配电网运行及灾损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造“一个模式”(配电网监测管理与协同运作模式)、形成“一个闭环”(“场景定义→数据采集→堵点挖掘→信息共享→协同运作→事件跟踪→应用评价→经验推广”全过程闭环机制),形成了一整套集专业协同、机制创新、信息建设、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和方法,为福建配电网运行管控模式带来深刻变革。2017-2018 年,福建公司应用本成果顺利应对金砖厦门会晤、第十届海峡论坛、台风“纳沙”、“海棠”、“玛莉亚”等 10 余次重大自然灾害及保电事件,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赞誉,荣获“福建省金砖厦门会晤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 年“玛莉亚”台风期间,全省累计停电 136 万户,电网损失电量 1.37 亿千瓦时,仅为历史同级别台风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