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物联网平台技术 联合实验室通过CNAS资质认可
10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物联网平台技术联合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评审及合格评定,获得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资质证书,成为国内首个通过CNAS资质认可的电力物联网终端固件安全检测领域实验室。
智慧变电站物联感知边缘物联代理(接入节点)应用
针对现存大量传感设备未充分发挥作用,各专业系统自成体系,传感设备重复部署,难以满足终端统一接入的管理要求;无法充分挖掘数据在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效率效益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价值,传统的在线监测仍主要依赖于值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主观能动性;网建设认识不深,标准接入方式普及有限,接入设备缺乏统一标准,错误接入等问题,基于电力物联网架构体系的安全接入、设备管理及边缘计算、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架构的要求,秉承“边端分离”的思路,开发出智慧变电站物联感知边缘物联代理(接入节点)应用解决方案。该装置是一套统一的应用于输、变、配电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接入节点),用于解决边端一体造成的单一现场配置多个边缘代理或感知终端重复配置的问题,是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设备,是实现“数据一个源”和“统一接入、边缘智能、共享共用”的关键设备。通过在输、变、配电系统中配置边缘物联代理,实现各种微功率、低功耗无线传感器以及有线传感器的自由组网,南向可实现不同厂家、不同类型、不同协议、不同通信方式的传感器数据接入配置,实现汇聚单元统一接口协议和统一通信协议接入,北向可通过安全加密芯片或安全加密程序实现与汇聚单元及物联网平台的安全通信。凭借EdgeX Foundry(国际物联网边缘计算软件框架),实现边缘算法App在边缘物联代理(接入节点)本地搭载,也可以通过云端对本节点内的边缘算法App进行远程更新,实现高级应用算法远程部署,充分发挥传感设备数据的价值。
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随着电网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加深,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面临高接入、高并发、高交互的挑战。文章在现有电力物联网技术研究基础上,从终端接入、边缘计算和平台应用3个方面,对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综述。终端接入方面,介绍了负载均衡技术在电力物联网终端接入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用算法实现海量终端的灵活接入和智能感知的思路;边缘计算方面,讨论了边缘计算技术缓解数据传输压力实现电力物联网业务实时性的可能性,并详细阐述了边缘计算缓存技术发展现状;平台应用方面,研究了电力物联网平台应用层实现多业务快速集成的相关技术,分别从自适应系统、微服务体系架构和可扩展网络架构3个方面进行讨论。最后,总结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基于“感知+建模”的开关柜就位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
积极响应国网公司机械化施工,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为技术手段,融合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同时定位与建图、优化控制、障碍物感知、实时路径规划算法,结合视觉及激光雷达传感器、5G网络、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打造室内电气系统安装智能终端与物联网平台,实现终端机器人智能感知、无人作业、数据远程处理,云端决策,大幅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室内电力安装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水平。 1.基于机器视觉与物联网的室内电气系统无人智能化安装解决方案; 2.实现人工智能终端自主定位导航,环境感知以及后台大数据处理,云端在线监测,故障预判与远程解决等技术在室内电气设备系统安装中的应用;
松山湖能源共享互联平台
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作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国家《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392号)相关要求,开展的第一批“互联网”+智慧能源项目,其建设内容在国内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因此对于项目组来讲极具挑战。 平台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基础,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支撑和推进能源革命。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电网电力供应,分布式能源电源布局、企业用户的供用能需求以及电动汽车运营要求,建立一个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一体的能源信息共享平台。 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全景数字电网模型,基于时空GIS构建主配用、源网荷储和物联监控一体的实现电网“站线变户”模型全贯通和新能源“源网荷储”模型全衔接,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将物模型与电网模型挂接,实现了从500kV电压等级到380/220V电压等级的全域能量网络中的全面实时感知,并基于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全域能量网的调度和优化; 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实现了设备的纵向物联,服务的横向互联,利用5G、Lora等通信技术实现通信“最后一公里”的搭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应用为能源生产、运营、监管、服务、消费各方提供“五位一体”的能源应用服务。实现了全域能量网络的全面状态感知和优化调控。平台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快速查询被授权的相关能源设施运行信息,使能源消费上下游实现信息即时贯通。 平台还以松山湖区局大楼三联供燃气机组为试点,分层研究了楼宇级、园区级和区域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模型和方法,并在平台进行了固化,实现了综合能源与电力网络的优化互补和电能的削峰填谷的需求响应,为区域能源的优化、节能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平台建设和研究期间,除完成平台建设外,还申请了发明专利20项、已发表和录用论文共14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EI检索论文9篇)。 通过平台与物理层的协同,预计到2025年,松山湖高新产业园区清洁能源发电量将占园区总用电量的15%以上,园区单位GDP能耗将降至0.142吨标准煤/万元以内。不仅能为区域节约能源,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还能优化区域商业环境,实现区域环境的绿色低碳,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储能用户多市场协同响应服务优化模型
储能是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文章利用电力物联网平台对储能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储能用户提供更智能、高效的管理方式。针对储能用户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参与多样化交易的问题,在研究弃风弃光量调控的同时,将储能用户参与的交易范围扩展至新能源消纳方面,建立了储能用户同时参与能量市场、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和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响应服务优化模型,并以用户的最大收益为目标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算例中3个方案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