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评价准则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巡视技术实用化提升路径探索
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巡视技术实用化提升工作背景及技术架构,重点结合新技术应用、算法培育、标准化工作、班组建设、智巡回溯分析等方面分享了公司在实用化提升工作成果。他表示,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围绕快速点位部署、无标定标记读数、正负样本比对、中试平台四个方面开展。
500kV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及带电作业能力提升
国网宁波公司输电中心,管辖架空输电线路785条,线路长度7964.709km。其中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41条,长度1542.2km。宁波位于东南沿海,山地平原面积比为6:4,运行环境复杂,输电六防均有典型场景。基于现状,国网宁波公司积极推进输电线路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无人机、智能监控装置的机器替代,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输电线路运检新模式。积极推进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始终坚持输电线路检修能力不退化,带电作业能力有提升,2022年全年持票完成三级风险作业103项,四级风险作业606项,2023年2月完成500kV等电位作业合成绝缘子更换工作。
供电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班组管理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台州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智慧班组这一目标,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基层班组活力、促进班组管理提升为着眼点,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各类班组业务协同运行,开展智慧班组管理创新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创新做法: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确定智慧班组管理体系工作目标与实施原则,明确智慧班组建设管理的重点领域,着力推动运检业务、物资供应、供电服务等领域“智慧转型”。二是搭建班组智慧管理创新互动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微信群、智慧专家“钉当”等沟通交流渠道。搭建班组创新创效平台,加强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在班组应用落地。三是依托数字智能控制手段推动班组运检智慧转型。坚持数字驱动,运用AI人工智能、“机器人+视频”巡视、推行数字化工作票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班组运检业务智慧转型。四是利用现代智慧供应链,推动班组物资供应智慧转型。着眼打造数字物流保障物资供应,建立项目物资供应管控平台,打造空中云仓、专业仓和仓储机器人,建设智慧、高效的物资供应链。五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班组供电服务智慧转型。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实施“智慧电管家”、移动终端勘察作业,提高业务办理智慧化,提升一线班组服务品质。六是拓展班组员工培养渠道,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推动班组员工技能培养,提升专业素质、打通职业通道,更好激发班组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七是建立班组智慧管理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控与持续改善。从激励评价、闭环改进、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动智慧班组管理落地落实。 通过实施上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故障报修到达现场及时率达99.66%,城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735%,农网供电可靠率指标提升至99.9591%,停电户数比2018年压降55.87%,投诉业务量同比下降38.77%,客户满意率提高到99.77%。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线上APP渠道,大幅降低了纸质资料使用量,节约成本近3200万元;推动物资与抢修业务深度融合,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在全省推广运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3.64亿元。三是提高了班组智慧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截止2020年12月,在物资优化配置方面,物资领用平均时间从28.66分钟缩短至3.23分钟,定期盘库平均时间从535.83分钟缩短至65.01分钟;“空中云仓”相较传统物资仓储作业效率提升4-6倍,故障平均修复时长缩短42.05%。
关于征集《带电作业班组建设成果》汇编资料的通知
带电作业班组作为电力企业基层生产单位,是电网运检工作的先锋队、排头兵,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有力支撑。为了展示各省市带电作业全业务核心班组的建设成果,体现带电作业工匠精神的传承和服务价值,激发班组创新活力,促进带电作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不停电检修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联合带电作业专家工作委员会在带电作业七十周年之际,特组织汇编《带电作业班组建设成果》,现开展汇编资料征集工作
企业“333”班组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班组与企业的关系,如同地基与大厦,没有班组作扎实的基石,企业大厦将无法立足,班组建设至关重要。沙角A电厂作为投产30年的老发电企业,设备老化劣化,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加之企业的转型发展、班组人员的老化和流失的考验,新设备改造、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导致对班组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班组管理的要求。沙角A电厂针对部分基层员工对班组建设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班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精细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班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创建“333”班组管理模式,推动全厂班组建设,夯实班组基础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333”班组管理模式是在过去传统经验管理、任务管理的基础上,导入标准化的思维和理念,以风险评价与管控为重点,重抓班组安全生产主过程控制。通过全员参与创建活动,统一思想,让班组员工认识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规章制度是安全的护身符。电厂建立班组管理的标准化模板,即依据《广东省粤电集团电力企业班组安全工作管理规定》和《沙角A电厂基层班组管理标准》,从安全管理、标准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依托标准化、信息化工具,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管控。“333”班组管理模式:即“三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控”(安全控制、标准控制、质量控制),“三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即班组建设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管理;班组生产主过程实施安全控制、标准控制、质量控制;班组各项工作实现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
“生命体”班组建设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该成果全面分析能源互联网建设、国资国企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发展对电网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发展布局、“再电气化”战略部署,借鉴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前沿理论,创造性提出“生命体”班组建设理念,系统阐述“1435”总体实施框架,明确提出班组由末端管理执行单元向前端价值创造单元转变的完整路径,系统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央企班组建设实施体系。 该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进行广泛试点实践,推动班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形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6 万余个,有 5 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 1500 余个,其中有 35 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班组进化论》专著、《“生命体”班组建设探索与实践指导手册》进行了公开发行,核心观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该成果已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 2017 年度管理创新成果特等奖、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面向集团型企业的班组“3D架构管理”创新实践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之前,职工思想观念陈旧,企业管理手段单一,班组管理粗放,使得一些基层单位生产班组无章可循、各自为政,工作标准不一。随着改革后发电市场形势变化,落后的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此,国家电投东北公司于2011-2015年启动标准化班组建设规划,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改善环境,班组建设工作向良性发展。但由于改革带来的压力,电力职工落后的观念暴露出来,基层班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缺失。为扭转班组管理被动局面,公司经过研究,于2016年起全面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提升工程,即开展“3D构架管理”,经过对班组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由“三层级”、“五统一”、“三驱动”交叉交织、多维立体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