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产价值与实物结合的“资产墙”分析与应用
公司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公司资产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密切相关。输配电价改革的核心是以有效资产为基础核定公司的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改革后资产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要抓好资产管理,既要抓增量,促进投资形成有效资产,也要做好存量资产的管理,优化资产运营策略,提高使用效率,控制报废规模。 以往公司投资规划主要考虑电源分布、设备负荷、电量需求等因素,未考虑存量资产退役报废规模对电网投资影响,以致全省每年约20亿元的退役资产未纳入投资规划,公司的未来电网安全运行以及财务经营存在较大风险及压力。以往公司投资规划未考虑资产自身的运营状态对电网投资影响,缺乏资产价值与实物的综合决策,导致电网投资未能符合资产实际运营需要,与当前输配电价改革以有效资产为电价核定基础以及资源紧缩等政策环境不匹配。以往公司未形成有效预测分析工具,导致存量资产的价值规模、投产时间、使用年龄等信息无法与未来资本性投资相关联。 因此,为了给公司未来中长期资本性投资提供有效的预测分析工具,引入“资产墙”分析及预测方法,分析研究存量资产的价值规模、投产时间、使用年龄等信息与未来投资的关联关系,科学分析公司存量资产的现状与未来的变化趋势,合理预测公司未来退役报废规模,为制定投资规划和优化设备运维、退役报废等管理策略提供支持,为推动大修技改项目立项提供参考。
中电联韩放:输配电价改革向纵深推进
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公布了第三监管周期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水平,并对用户电价分类、用户电价构成、工商业电价执行方式等重要政策进行了优化与完善。文件在什么背景下出台?有哪些具体规定?对电力市场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就上述问题,中能传媒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
“三横四纵”网格式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为适应输配电价改革有关要求,应对电量增速放缓及资产规模增长带来的成本压力,广西电网公司研究构建了“三横四纵”成本管控模型,优化了成本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达到了“目标有预控、项目有储备、支出有标准、过程有管控、业绩有考核”的管理要求。 率先建立以“三横四纵”为特色的系统化、网格式成本精益管控机制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成本管理模型,经实践证明管控有效、机制完善,全面满足了成本刚性与灵活性、目标与均衡管理、标准与区域管理、集约控制与分项统筹的管理需求。首次建立对成本类项目开展分专业、分批次、分单位里程碑监控预警机制,突出项目执行过程监控与考核。首次建立省公司层面建立两级成本应急储备机制,提高经营调控余度。首次将标准成本驱动因素与具体项目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促进标准成本体系全面落地。
基于“双效驱动”的配电网精准投资管控
从近两年的国网公司战略、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输配电价改革,都需要要深入研究并调整公司的投资策略,进一步突出效率效益导向,统筹把握投资规模和节奏。余姚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双效驱动”为导向,形成以“精细需求+精准投资+精益管控”为核心的配网全过程投资管理方法。以“两张地图”为指引,实现项目需求精准定位精细分析,深度剖析,绘制配网现状负面清单热点图。内外联动,精准追踪,绘制近期大用户云图一方面,余姚公司结合政府控规修编及乡村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土地出让信息,分析未来1-3年用电热点区域。另一方面,补充获取目前已落地开发和未来1-3年开发项目。基于内外信息追踪,绘制近期大用户云图,为精准投资提供清晰导航。以“双效驱动”为导向,构建配网项目精确投资模型。
我国政策性交叉补贴的解决机制及管理模式研究
项目为电力体制改革类管理咨询研究课题。主要开展了七大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分析我国政策性交叉补贴的现状和问题;二是研究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特征及影响原理;三是构建电价交叉补贴测算模型并进行实证测算;四是构建电价交叉补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量化模型,并进行实证评估;五是研究国外电价交叉补贴解决实践经验;六是研究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解决思路和路径;七是研究现阶段政策性交叉补贴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六大方面的创新突破:一是系统的提出了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特征,为研判交叉补贴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构建了基于合理比价法和分电压等级分用户类别合理电价水平法的交叉补贴测算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类电价交叉补贴额度,为政府部门和电网企业明晰交叉补贴规模提供量化工具和参考;三是构建了交叉补贴影响的量化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制定解决交叉补贴路径提供重要参考;四是提出了我国政策性交叉补贴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制定解决交叉补贴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五是设计了我国解决交叉补贴问题的实施路径,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六是建立了包含管理原则、职责分工、征收管理、使用管理以及申报流程的交叉补贴管理模式,为政府和电网企业现阶段有效管理交叉补贴提供重要参考。 在社会效益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实用性,形成了较大影响力:一是成果被国家发改委采纳,并上报中办、国办,为国家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中提供参考;二是研究成果在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广泛采纳和应用;三是研究成果为电网企业引导和应对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四是通过《研究专报》、汇报材料等形式上报原国家电网舒印彪总经理、李汝革总会计师等公司领导,有效支撑了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战略决策。推动了科学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现实意义重大。妥善解决政策性交叉补贴问题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受到国家和电力行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国政策性交叉补贴的范围广、标准高、金额大,造成电力用户政府定价水平与实际供电成本严重偏离,扭曲了价格信号,制约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研究提出的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解决机制和管理模式成果,为科学合理解决我国电价交叉补贴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行路径,促进了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电价改革的平稳推进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改革创新驱动下电网企业发展策略与管理体制优化
当前,电网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在外部环境方面,电力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文件相继出台,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正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孕育发展,互联网经济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形态,要求电网企业统筹制定落实改革政策、适应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战略策略。在内外发展方面,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和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电网经营模式亟需变革创新,产业、金融和国际等多元业务需要重新定位,集团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做出适应调整,要求研究制定业务发展创新的战略举措。 本项目围绕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发展重大问题,设置了十项战略课题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研判影响电网企业发展的改革创新驱动因素,明确其发展特点、趋势及影响。二是改革新形势下电网业务的创新发展策略,重点包括电改重大问题及适应策略、电网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策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适应策略等。三是产业、金融、国际等多元业务的创新发展策略,重新认识多元业务在改革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提出各业务优化布局方向和重点。四是集团治理和管控体系优化策略,明确集团治理与管控的发展方向,提出各类业务管控机制优化思路和重点。 本项目有如下特点:一是前瞻性。研究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路径、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公司创新发展策略、产业和金融业务拓展创新策略等前瞻性问题,提出了改革创新驱动下电网企业业务中长期发展思路和建议。二是实效性。重点开展了售电侧放开、电力交易平台构建、输配电价改革、调度体制机制优化等重大改革问题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强的解决策略,边研究、边应用,实现了一批成果及时转化。三是创新性。提出了电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理论体系,构建了金融业务布局量化分析工具、“电网+互联网”价值流模型等,为电网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基于电改模式下的输配电价调整机制和“平衡账户”管理问题研究
项目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分析了输配电价改革的现状和输配电价调整的基本原理和必要性,从改革的进展和试点省输配电实际收入与准许收入盈余水平两个方面进行了现状的梳理;二是研究总结了国际上典型国家的输配电价调整经验;三是研究提出了输配电价的调整体系和调整机制,调整体系涉及了跨期监管的投资调整、职工薪酬调整、运维费用调整、奖励和惩罚机制以及其他调整项目等五个维度;四是研究提出了输配电价的平衡账户管理办法和调整模型;五是研究提出了应对输配电价改革的管理衔接机制。 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创新突破:一是提出了输配电价调整体系,建立了输配电价调整机制,有效支撑了公司电价管理工作;二是形成了平衡账户管理办法,有利于维护公司收入的稳定,研究形成了包括基本原则、定义、各相关方责任、管理模式、计算公式以及调整方式的平衡账户管理办法;三是构建了平衡账户盈余调整模型,使公司提前预估剩余监管周期收入水平,做好差异化投资安排和成本预算,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四是形成了内部管理衔接机制,有利于在新的成本监审下保证准许成本的足额计入,有效资产规模的稳定增长,进而保证准许收入水平。 项目应用成效:一是研究形成的平衡账户管理办法被公司财务部采纳,并得到政府相关价格主管部门的认可,已应用于公司的电价管理实践之中;二是研究构建的平衡账户盈余调整模型和内部管理衔接机制已被公司财务部应用于投资及成本预算工作中,相关建议纳入总部指导意见下发至各省公司;三是基于国际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形成的输配电价调整机制已被公司财务部采纳,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其中提出的基于不确定因素的调整机制经安徽省公司上报安徽省物价局,得到价格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破售电僵局 亟待完善代理购电价格形成机制
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实施至今已三月有余,从整体情况来看,多个省份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价格低于月度出清价格,一方面给售电公司开发工商业电力用户带来了很大阻力,另一方面也有悖于“不断缩小电网企业代理购电范围”的改革政策初衷,最近在业界引发了一些争议。从整体来看,更不是政府、电网、售电等相关方期望的结果。究其原因虽然是方方面面,但仔细研究政策并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却发现,在本次电价改革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达克效应”现象。因此,亟待厘清代理购电价格形成机制,打破目前僵局!
适应市场化改革需要的输配电价机制研究及应用
本课题针对我国全体系输配电价开展研究。 理论研究方面,针对跨境输电价、跨省跨区输电价、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和增量配电网配电价,研究了适应未来改革形势的输配电定价机制,搭建了适应市场建设不同阶段的定价模型。系统开发方面,采用插件灵活配置的方式开展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开发了可灵活建模的输配电价智能测算分析系统,为开展输配电价测算工作提供便捷的技术工具。本课题提出了适应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同阶段的全体系输配电价定价机制。开发了可灵活配置的输配电价测算分析系统。提出了涵盖“跨境输电价-跨省区输电价-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增量配电网价格”全体系一揽子输配电定价机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初期将现有的跨省区输电价由一部制改为两部制电价;后期将所有跨省区联络线成本全部分摊至相关省份,能够有效支撑我国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考虑用户型、双向潮流型和备用型的增量配电网接入省级电网的定价机制,能够反映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负荷密度的增量配电网对上级电网的使用程度。通过系统性分解、模块化封装和自由式组合,以情景模拟方式自由配置出近百种测算模型,满足不同政策环境、不同改革阶段的输配电价科学决策的需求。 依托项目成果,形成了“促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机制研究”、“深化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研究”等专题研究成果;在公开媒体发出南网声音。积极为我国输配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贡献南网智慧。从推广前景看,理论研究成果能满足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同阶段的定价需要,能够为我国输配电价改革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决策参考;开发的系统能够自由定义输配电成本分摊的对象和比例、输电价格和配电价格的衔接方式、测算各环节采用的模型,从而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