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形悬式瓷绝缘子制造技术
盘形悬式瓷绝缘子作为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的稳定与提升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制造厂家在产品性能提升和提高产品性能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嘉宾将从工业氧化铝配方的优势、圆柱头结构的创新、工艺改进及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性能检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深度剖析国内盘形悬式瓷绝缘子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架空线路直升机航巡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及应用
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基本途径,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电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立项之初,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11.5万公里,近十年电网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在15%以上,截至2019年,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达26.2万公里,其中架空输电线路占比超过98%。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长,线路走廊日趋紧张,关键输电通道运行环境愈发复杂,设备故障频发,线路运行风险大。依靠人力为主的传统运检模式已无法满足迅猛增长的电网运维需求,无法及时掌握输电线路缺陷和隐患,难以实现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控、在控。直升机搭载先进巡查仪器进行巡航,可从空中俯瞰输电线路及周边环境,具有观测立体化、巡视高效率、地域全适应等优势,已成为架空输电线路的新型高效巡视的重要手段,是架空输电线路精益化运维的发展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西部送端直流电网方案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中国未来面临着大规模能源“西电东送”的电力传输需求,需要规划与之相适应的输电模式。依据2030年后西部能源的开发规模,确定各类型电源的装机规模和地理分布,提出远期西部送端直流输电网和中东部受端超/特高压交流电网相融合的“西电东送”主干输电网结构及路线图。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团块状、网格状和双环网3种基于VSC-HVDC柔性输电技术的直流组网模式,以实现西部多类型电源的互补互济,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分析了3种直流组网模式下主要一次设备的应用数量,计算了西部送端直流电网的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从设备应用数量和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对3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确定了优选方案。参考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对优选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
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关键载体,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也日益更新。新的电缆材料、敷设工艺以及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对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行业对高素质电力电缆安装运维人才的迫切需求,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加强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队伍建设,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依据电力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作的实际生产情况,精心组织编写了这本培训教材,旨在为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技能等级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高质量队伍建设。
多系列电网飘浮异物激光远程清除装备研制及应用
输电线路是电力传输主要载体,飘浮异物挂线随机性强、波及范围广、处理难度大,危害各电压等级线路安全运行。传统清除异物多采用人工登塔方式,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随着电网发展,逐年新增的线路长度与异物挂线矛盾愈加突出,垂需发明一种操作简便、效率高、风险低的异物带电清除方法。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自然基金、国网江苏公司科技项目支持下,发明远距离、自动跟踪晒准激光清除飘浮异物方法,攻克不同异物材质吸收光谱与激光功率参数定量、大功率激光器非线性效应抑制、低频率高加速度不规则运动异物自动跟踪晒准等关键难题,研制飘浮异物激光远程清除系列装备,解决飘浮异物快速远程带电清除技术难题。
基于振动检测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GIL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电力的需求增加,对电网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长距离的电力传输成为常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具有输电容量大、空间分布灵活、可靠性高和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因此十分契合现代城市电网发电容量不断增加和电网建设改造的需要,目前逐渐开始在大容量、长距离输电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GIL的制造工艺繁多,对检修工艺要求十分精细,稍有不慎就会形成相关质量问题,但目前针对GIL的有效检测手段及装置较少。本系统基于可以进行带电检测的振动检测方法,结合现代IT技术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ANs)技术,构建了基于振动检测技术和WANs技术的GIL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GIL常见故障类型及严重程度判定、故障定位、处理措施建议等重要功能,从而显著提升GIL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基于全域物联网的智能配电房综合解决方案
配电网是电力传输的重要环节,其运维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影响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配网终端设备分布面广、设备资产量大、运行环境复杂、运维管理困难;传统的配网领域专业系统呈烟囱式数据架构且数据模型不统一,难以支撑电力数据融合分析与智能运维。亟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电力终端接入管理困难、电力数据融合困难、电力数据资产利用低等问题。 通过在云端建设全域物联网平台研究建设,实现海量异构设备信息统一接入管理,基于平台实现自动化和信息数据融合,为生产监控指挥中心、设备状态评价、安全生产管理等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电力数据资产价值,实现电网数据资产高效开发利用。在配电房部署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配电智能网关、系列传感终端,构建支撑配网生产运维、用电计量、监控感知、辅助决策的智能配电网综合应用,打通配用电域的生产、营销、计量等业务数据,实现配网数据集约化、状态透明化、风险可视化,实现配网监控、运维及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提升配网生产运营效率、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服务水平。本方案提供了配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