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9条 电力供应
报告

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报告(2024)

发布日期:2024-04-0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展现强劲韧性,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2%;经济规模超12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2023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稳定,经受住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要时段考验。2023年新增电力装机约3.7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的占比过半。全年全国发电量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约5.7万亿千瓦时,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初步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新机制。

关键词:
2104次浏览
报告

湖北电力交易中心2022年湖北电力市场白皮书

发布日期:2023-04-25

2022年,湖北电力市场稳妥承接各项改革任务,聚焦“以市场机制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主线,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在助力电力保供、服务经济发展、完善市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1257次浏览
PPT

中国电科院能源互联网创新成果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02

他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电网将由传统电力供应网络向承载能源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平台转变,配电网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主战场,需要满足“有源化、局域化、协同化、市场化、物联化”的发展需求。中国电科院围绕能源互联网发展变革需求,聚焦配用电领域,落实公司“三型两网”战略目标,构建了“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合一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提出了“站-线-台-户-云”5类“10+1”能源互联网创新成果。

1117次浏览
前沿技术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防灾减灾技术探索

发布日期:2022-03-25

南方区域极端气候复杂,夏季雷暴、台风和地质沉降等多发,冬季雨雪冰冻和夏秋季山火等极端灾害频发,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尤其是威胁风、光、水等绿色能源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绿色能源不确定性、极端气候等因素导致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问题

909次浏览
PPT

储能构网控制及并网测试

发布日期:2024-05-07

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供应、提升电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在保障电力电量平衡、提高系统安全裕度、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756次浏览
政策法规

解读|优化需求侧资源高效、安全、协同利用 促进需求侧管理全面升级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3-10-0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式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办法中指出将需求响应作为电力负荷管理的重要措施,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的原则,发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强化电力负荷调控管理能力,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能源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

PPT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率平衡和频率动态

发布日期:2024-08-13

电力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用户供电,即按用户要求的数量向用户提供合格的电力供应。 功率平衡是电力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各种稳定问题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功率平衡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580次浏览
行业要闻

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正式投运

发布日期:2022-03-30

3月29日,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以下简称广州工程)正式投运,它与正在建设的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以下简称为东莞工程)同为广东目标网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系列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化解广东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多直流落点风险、大面积停电三大问题,显著提升广东电网电力供应和配置能力。预计2022年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广东省东西部电力交换能力由410万提升至1000万千瓦。

578次浏览
市场观察

云南:提高电力供应能力 优化火电成本分担机制和新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

发布日期:2022-06-09

为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22〕12号)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等产生更大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569次浏览
报告

前沿产业发展现状、挑战及机遇系列报告之——长时储能篇

发布日期:2024-04-26

储能技术是解决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的有效技术,对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比例的提升,对储能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容量型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容量型长时储能可以提供数小时、数天数周乃至更长时间的电力供应技术方案,减小峰谷差,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清洁能源的稳定输出和消纳提供有力保障。国内外都将长时储能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点技术,出台多种政策支持长时储能发展。国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发展长时储能。国际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国也相继表示对长时储能技术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长时储能装机增长,长时储能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储热蓄冷、储氢等这些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62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