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首笔绿电交易
9月17日,蒙东电力交易中心利用“e-交易”应用程序完成首笔绿色电力交易。本次交易通过“e-交易”系统的双边协商方式,由一家售电公司代理零售用户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平价光伏发电企业达成绿电交易,成交电量36.5万千瓦时。本次绿电交易用户将获得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核发的绿色电力消纳凭证,在发挥绿电环境价值的同时,也拓宽了终端用户的生产减排途径。
2023年吉林电网建设全面启动 完善500千伏骨干网架,推动新能源电力外送
2月6日,吉林白城500千伏昌盛变电站扩建工程全面复工,这是吉林省春节后首个开工的电网建设项目。至此,2023年吉林电网建设全面启动。今年,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推动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外送,保障新能源项目按期并网发电,为清洁能源电力消纳拓宽通道。
陕西330千伏潼关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12月11日1时,陕西330千伏潼关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该工程强化了渭南东部330千伏网架结构,进一步缓解330千伏罗敷变电站供电区的负荷压力,为潼关地区330千伏电网网架实现灵活、可靠、分区运行提供支撑,满足当地新能源电力消纳需求。
全电磁暂态仿真技术 助力新能源电力消纳
“家定I线三永N-1第6次,3、2、1、故障触发。”“1000千伏、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电压等级的全部母线暂态过电压均未超标!”国网冀北电科院风光储并网运行技术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杨艳晨正通报电磁暂态仿真结果。“通过这样一次次仿真分析实验,我们核校了包括张雄特高压‘五变五线’送出系统等关键工程的新能源送出能力,为新能源高效消纳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景宁绿电100%泛微网工程投运
1月30日,浙江景宁绿电100%泛微网工程投运。该工程应用了主配微网协同的分层分级县域电网模型,实现对清洁能源的统一管控,保障清洁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工程的建成使景宁县100%绿电供应时长增加30%,电网损耗减少0.5%,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增加11万千瓦。景宁县全年超70%时间可实现本地清洁能源供电。
我国首次对特定行业下发绿电消费比例要求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首次对特定行业(电解铝行业)下发绿电消费比例要求,其中,山东绿电消费比例要求最低,为21%,四川、云南、青海绿电消费比例要求为70%。特定行业(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以绿证核算,2024年只监测不考核。
北京: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2.33万千瓦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工作方案(试行)》相关要求,结合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2021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考核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考核方案》),对去年本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工作进行考核。
可再生能源爆发带来电力消纳难题?山东优化电网规划方案 推进配电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电力消纳面临一定压力,在拓展可再生能源电网接入和消纳能力方面,国网山东电力全面落实山东能源保障网建设行动计划,聚焦聚力“源网荷储”协同一体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推进,拓展可再生能源并网接入和消纳能力,积极服务推进清洁能源科学有序安全发展。
热电联产网源一体化智慧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
当前我国集中供热方式能耗高,超出欧洲同纬度国家的一倍以上;这主要取决于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网源间信息孤立,采取首站定流量、换热站分摊的传统调节方式,致使调节失效,过量供热严重。及热电机组运行受制于“热电比”,为满足供热而导致无法参与电网调峰,间接造成新能源电力消纳困难。项目基于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独有特性,结合火电调峰政策要求,开展热电联产网源一体化智慧供热技术研究,实现多能源生产与供给的协同。 项目实现自主创新,授权发明专利6件,申请发明专利6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件,软件著作登记1件。经第三方机构国内外科技查新,一站一优化智能调节技术与梯级供热技术为国内外首创。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果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梯级供热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外电入济”电网工程建设
6月28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建立新型电力系统。鼓励我市企业积极参与“外电入鲁”通道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外电入济”电网工程建设。持续加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大幅提高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