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条 电力生产事故
报告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 版)

发布日期:2023-04-18

为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防范电力生产事故,国家能源局组织电力行业有关单位及部分专家,根据近年来电力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已颁布的标准规范,对2014年印发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版本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以下简称《二十五项反措(2023版)》),现予以印发,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各电力企业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二十五项反措(2023版)》的有关要求在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等阶段落实到位,有效防范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各电力企业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做好《二十五项反措(2023版)》的宣传培训工作,确保各项要求入脑入心。 三、地方政府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各派出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指导电力企业落实《二十五项反措(2023版)》的有关要求。

492次浏览
PPT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 年版)编制释义

发布日期:2023-11-02

回顾了1949年至今我国电力管理机构的多次变革,介绍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 年版)制定目的及依据、主要编制过程、征求意见和采纳情况、结构和内容以及条款主要内容的说明。

472次浏览
成果

直流系统安全评测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19-05-27

在电力系统中,直流电源系统为继电器、断路器、保护及自动控制装置、通讯系统等提供直流控制或动力电源,是电力系统自动监控和通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虽然提出了“直流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具体要求,但现行的国家标准及电力行业标准对于直流系统电器保护的验证方法与评价规范暂无规定,且关于其安全可靠性及综合特性的试验方法、技术原理、试验周期、检查范围、数据分析及评价规范也无具体的约束性要求,这对直流系统保护设备的有效管控和设备评价带来诸多不足和困难。当前发配输变企业及相关电力用户的直流系统存在的大量问题:如直流系统保护设备技术指标混乱、安全可靠性评测标准不统一、直流系统保护设备评价方法不统一、直流系统保护及设备评价试验现场开展难度大、以及现有直流系统试验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项目组从直流系统用户的需求和实际入手,基于现场短路法提出一种直流系统现场安全评测方法,并建立一套直流系统设备数据管理系统,逐步规范该试验的分析及评价方法,为发配输变企业及相关直流系统用户和试验单位提供一套高效可行的直流系统电器保护试验验证方法,并通过大量试验和市场推广验证其可行性。

173次浏览
成果

大型变压器有载开关交流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8-06-01

近年来,有载调压变压器以其能够进行在线调压的技术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有载分接开关是有载调压变压器中唯一一个在高电压、大电流中快速运动的部件,由它所引起的大型变压器事故连年增多,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家能源局已将防止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事故列为《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标志其已上升为威胁国家能源安全的行业重大安全隐患。如何测试有载分接开关动作特性并得到可靠结论已成为电力行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有载调压变压器应用之初,采用直流测试法进行有载分接开关测试。该测试法存在试验重复性差、解析不唯一等重大缺陷,极易导致误判造成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测试方法无法满足工程实际应用,一度致使有载调压变压器退出高压设备竞争市场。该成果针对有载分接开关动作特性的测试原理、装置的研制与开发、过渡过程识别与故障诊断方等技术难题,进行了创新研究,该成果将有载分接开关的交流测试新技术进行了全国推广应用。该成果申请发明专利2项(2项受理中),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部(受理中),产品标准1部,发表论文8篇。

关键词:
168次浏览
标准

电力生产事故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人身事故

144次浏览
标准

电力生产事故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设备事故

135次浏览
成果

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物联智能管理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22-07-08

随着电网发展进入到超高压、大容量的时代,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检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而电力生产工器具是保证电力检修作业安全高效的重要支撑,其性能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大面积停电等电力生产事故。因此电力生产工具的有效管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经调研发现,目前电力系统内对生产工器具的管理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安全性差。工作模式完全依靠人力,过程资料、基础数据的记录、追踪参与的人多,工作量大,出错率高,无法实时掌握工器具性能,甚至危及作业安全。2.智能技术不成熟,稳定性差,浪费严重。常见的智能系统为人+PC机模式,人在管理过程中占主导因素,基础信息需手工采集,效率低;与系统相匹配的RFID标签尺寸较大、内存较小,可靠性不足,极易出现误扫、漏扫:抗电磁干扰能力弱,长期在强电场、强磁场中多频次使用,标签容易失效,甚至出现在高压电场中由于RFID的击穿损坏导致电力生产工具的损坏。3.管理混乱,无法实现工器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现阶段工器具管理模式为人力结合纸质记录来掌握工器具的动态,无法做到从购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单品级管理(建档、识别、记录、跟踪,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工器具信息、储存状态、检查记录、使用频次、试验数据、报废流程)统计分析,这对工器具实时性能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撑,管理混乱失效。

73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6

2023年EPTC大事记

7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8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9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10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