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凸包算法的极端运行方式提取方法
在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安全稳定计算中,一般选择对安全稳定最不利的运行方式进行校验,但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加,电网越发复杂多变,人工选择场景主观性较强,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凸包算法的极端运行方式提取,从而满足场景选取进行安全校核需求。从电源规划、发输电协调规划两个角度,考虑发电充裕性、火电爬坡需求、网络传输安全3个方面,分析影响规划的极端运行方式;基于凸包算法分别从上述3个方面构建坐标系进行极端运行方式提取;采用中国西北地区电网为算例进行极端运行方式提取,并与基于K-means算法的极端场景提取做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为场景选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满足电网规划要求。
基于生成对抗Transformer的电力负荷数据异常检测
电力负荷异常数据将给电力系统规划、负荷预测以及用能分析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须对负荷数据异常进行检测与识别。首先,针对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分类、原因及其特征开展分析。其次,改进传统Transformer编码器结构,采用多头注意力层代替掩码多头注意力层,同时移除前馈网络,以提高模型对负荷时序序列的全局注意力。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生成器与判别器的博弈结构,提出一种改进的GAN-Transformer模型,以更好地捕捉趋势性特征并加速模型收敛。然后,引入多阶段映射与训练方法,综合焦点分数打分机制,通过分阶段负荷序列重构帮助模型更好地提取负荷数据异常特征。最后,算例分析结果表明,GAN-Transformer模型在负荷数据异常检测精确率、召回率、F1值以及训练时间方面均具有更优的性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文中研究工作为基于深度学习进一步实现电力负荷数据异常分类与数据修复提供了有益参考。
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规划阶段电网方式选取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电网方式选取的原则及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新能源高占比省级电力系统,区域电网参照执行,为电力系统规划研究阶段开展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电气计算选取电网方式提供技术规范依据。
电网运行准则
国家标准GB/T 31464-2015《电网运行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由国家标准委员会归口、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委会牵头,国家能源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参与完成起草工作。2015年5月15日,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员会以2015年第15号公告发布,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准则》共有6章31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电网运行对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的要求,并网、联网与接入条件,电网运行等6章,以及资料及信息交换、并(联)网调试试验项目、设备编号和命名程序、系统计算所需基本数据、短路电流计算所需数据、电磁暂态计算所需数据、电能质量所需数据、电压稳定及中长期过程仿真计算所需数据、并网程序中的时间顺序共9项规范性和资料性附录。《准则》是电力系统的基础性、综合性的重要技术标准,规定了电网运行应遵循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为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所要求的技术条件,明确了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所必须相互满足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等,明确了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等电网用户在并网接入和电网运行中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等。《准则》适用于所有参与电网运行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及其相关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试验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电力自被发现的那一刻,以来就成为生活的主要能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在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要实现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规划,迫切需要解决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网规划及调度自动化规划等多个领域的众多实际课题。电力自从被人类发现以后,就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电是现代文明高速前进的动力源泉。电自被人类应用以来,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要能源,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发现电的话,我想现在存的一些东西也应用不了,比方说我们办公用的电脑、手机、电灯等好多需要用到电的现代高科技东西。电应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力工作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电力工程工作的重要部分,合理的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可靠、安全和经济远行的前提。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
本项目属电气工程学科,涉及电网规划、软件工程等专业,历时8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完成。 国内外现有的电力系统规划技术主要针对火电等可调节电源为主的电力系统,无法适应具有出力不确定性的风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攻克了新能源出力曲线科学模拟与电力平衡能力科学评估、电网风险场景科学辨识难题,具体包括:1)针对未来长达数十年待建新能源场站年8760小时出力曲线模拟难题,提出了多风电场功率曲线时-空关联特征挖掘和统计建模方法,以及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光伏功率曲线预测模型,能够更科学表征新能源出力统计特征。2)针对当前电力电量平衡方法无法科学评估新能源发电出力而对其进行忽略或简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能源功率分位数的概率化电力电量平衡方法,实现对风光发电能力的科学评估和源荷协调能力的充分挖掘,解决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难题;3)针对现有电源规划方法无法适应高比例新能源、规模化电动汽车、灵活互动负荷等新要素的发展要求,构建了源荷储互动及多时间尺度运行协调的电源优化方法,实现了灵活性资源需求的科学评估,发展了电源优化技术;4)针对传统的基于典型运行场景的潮流校核方法不能充分辨识电网稳态风险的问题,建立基于全景时序潮流和极端场景概率潮流相结合的潮流校核方法,实现了电网稳态风险全景辨识,创新了大电网风险辨识技术。 项目解决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关键技术难题,并开发软件平台,已在10家规划设计单位推广应用,2017年至2019年,共计新增销售额4588.06万元,新增利润1066.27万元。项目授权专利44项、软著2项,发表SCI/EI论文33篇,发布标准2项。经国内外查新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成果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为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中面临的风电光伏出力模拟、概率化电力电量平衡、源网荷储互动的电源规划、规划方案风险辨识等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对我国电力系统科学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李晖: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面临诸多新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学科的复杂系统性工程,尤其离不开科学、高效的规划设计工作。那么,如何做好新型电力系统的顶层设计、完善底层逻辑?如何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科研创新、规划设计等工作?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规划和工程设计技术归口单位的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着自己的见解。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晖。
为电力系统规划建标定则
2023年12月16日,1000千伏福州—厦门特高压交流工程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竣工投运。该工程在国家标准GB/T 38969-2020《电力系统技术导则》的指导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进一步完善了福建电网主网架结构,促进清洁电量大范围消纳,服务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