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力电子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变电站中的作用思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作为“龙头带动作用”的央企--南方电网率先发布了《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八大重点举措推动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工作落实落地,支撑南方五省区及港澳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江苏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电力碳排放分析平台
4月21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在江苏省能源局的见证下,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电力碳排放分析平台,并推出了全国首个碳服务品牌——“eCarbon+”。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综合功率治理装置研制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配电网发展,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配电网建设改造。然而,对于配电网网架薄弱的偏远地区、育网海岛地区以及新能源密集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费用高昂,电能质量间题也较为突出。对于“高海边无”地区,电能质量问题更是非常突出,对居民的生存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综合功率治理装置的研制,采用大数据云平台和先进电力电子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压、谐波、无功、三相不平衡等问题,为配电网提供高品质电能。 随着风电、光伏、储能以及大量非线性负荷的广泛接入,该设备的应用将更为广泛。项目成果已在连云港地区得到推广应用,获得较高评价。2018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实现更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成果适宜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应用。
物联网示范项目优秀案例集
为推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标杆和应用示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会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物联网示范项目优秀案例集》。本书共收录了18个物联网在细分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从项目概况、项目方案、创新点及推广价值、实施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案例解读,全面展示了不同行业对物联网应用的探索路径与取得的成果效益。为落实《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融合应用发展行动,全书根据物联网应用领域分为三篇:社会治理篇、行业应用篇、民生消费篇。
一种稳定性高的带电作业机器人
浙江德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Dil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位于嘉兴科技城,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电气智能产品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聚集了一支来自国内外电气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共23人组成的高新活力型开发团队。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开展多方位深度合作。目前公司已完成技术积累和开发的产品包括:配电网智能带电作业机器人、配网智能巡检运维机器人、配电网工厂化预制自动化机床、智能熔断器、配电网智能电缆连接装置、零感不停电换表装置等。
柔性变电站关键技术、成套装置及工程应用
配电网直流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配电网电缆化率的快速提升、分布式电源直流接入的迫切需求以及数据中心等新兴直流负荷的快速发展,给配网直流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发展新一代变电站技术,支撑交直流混合配网构建,已成为配电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竞争制高点,列入国家和公司“十三五”科技规划。 面对新一代变电站发展需求,项目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柔性变电站”概念,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具有交直流多端口,端口参数独立调节,功率灵活调配,故障和电能质量扰动相互隔离,集成度高、运行灵活、兼容性好。以其为枢纽站构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满足用户和电源的定制化需求,助力电网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提升。 依托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和2017年“十大重点科技创新工程”,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历时6年,攻克了交直流多端口复合换流、直流短路快速阻断、大容量全固态高频变压器研制、故障穿越等难题,实现了柔性变电站技术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