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4条 电气工程
PPT

新时期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0-12-01

作为电网中承担电能转换和再分配任务的关键节点,变电站对电网安全、健康、经济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变电站关键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同时介绍了变电运维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电力员工培训中的作用,新时期对变电运维培训需求以及虚拟现实应用于变电运维的探索等。未来,在新时期的变电运维培训工作中,要树立运维人员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学习,掌握应用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变电站安全精益运维。

关键词:
1032次浏览
PPT

电缆导体性能比较

发布日期:2019-05-06

电缆厂商为了弱化铝合金电缆截面较大的缺点,宣传铝合金电缆的弯曲半径可以达到7D(7倍电缆截面直径)。《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就提到,铝合金电缆的敷设弯曲半径为7D。 铝合金带联锁铠装结构电缆的最小允许《GB/T31840.1铝合金芯挤包绝缘(1-3kV)G5.2条款中明确说明,弯曲半径为7D,其他型号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GB/T12706.1-2008中相关规定(和同型号的其他导体电缆弯曲半径一致)。 对于中压电缆而言,因为绝缘厚度厚,不论何种导体,采用同种绝缘和护套的电缆的弯曲半径都不能达到7D。《GB/T31840.1铝合金芯挤包绝缘(6-30kV)G4.2条款中明确说明: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GB/T12706.1-2008中相关规定(和同型号的其他导体电缆弯曲半径一致)。

关键词:
802次浏览
成果

一种稳定性高的带电作业机器人

发布日期:2024-10-09

浙江德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Dil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位于嘉兴科技城,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电气智能产品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聚集了一支来自国内外电气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共23人组成的高新活力型开发团队。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开展多方位深度合作。目前公司已完成技术积累和开发的产品包括:配电网智能带电作业机器人、配网智能巡检运维机器人、配电网工厂化预制自动化机床、智能熔断器、配电网智能电缆连接装置、零感不停电换表装置等。

关键词:
579次浏览
论文

电力非结构化大文本特征提取研究

发布日期:2024-07-22

电力大文本中存在大量专业词汇缩写和别名等不规则表达,现有分词工具无法有效识别电气工程领域专业词汇,这对非结构化文本的分析和利用造成很大影响。首先,根据电气工程领域非结构化文本特点,提出一种电气工程领域词汇索引规则,基于该索引规则构建的索引集进行分词能够有效改善分词效果,为电力文本特征提取提供基础。其次,利用有效的长文本分割算法保留原始文本语义信息,将基于BERT模型提取的文本特征信息与Word2Vec提取的电力词汇特征信息进行联合嵌入,从而提取到准确的电力非结构化大文本特征。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电力非结构化大文本特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510次浏览
标准

居配工程物资验收检测规范 第1部分:开关设备类

居配工程指的是从电网电源点起至居民电能计量装置(含表箱、电表)以及低压供电公建设施的产权分界处止的电气工程。居配工程设备质量关系着居民的用电体验,工程所需物资主要分为三类:开关设备类、电表类、电缆类。其中,配电物资类中的配电开关设备在居配工程中占比较大,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投产后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制定居配工程配电开关类物资检测要求,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配电开关类物资检测,从而有效保障住宅小区配电工程设备质量,强化电网本质安全,为居民用电保驾护航。 该系列标准旨在制定居配工程物资验收检测要求,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设备质量,强化电网本质安全,拟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 开关设备类。 ——第2部分 电表类。 ——第3部分 电缆类。 本文件重在针对开关设备类物资在供应商交货后、安装前的验收入库(含临时仓库)前的监督抽样检验。

488次浏览
成果

超大负荷规模下复杂大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发布日期:2020-03-20

电网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基础保障,电网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广东电网已成为全国负荷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全球最复杂的交直流受端电网,电网安全运行面临在线分析计算效率低、低频振荡溯源难、风险感知与评估手段不足、实时调峰调频压力大等严峻挑战;广东地区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运行压力;节能减排、电力市场化改革、粤港澳协同运行等对电网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调度系统面临极大的挑战,亟须突破超大负荷规模下复杂大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领域,涉及电力系统、信息技术等专业。本项目突破了超大负荷规模下复杂大电网并行计算、风险感知、振荡溯源和精益调度等关键技术并完成工程应用。

关键词:
386次浏览
成果

特殊气候下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沿面外绝缘关键特性, 配置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0-03-20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涉及材料学、环境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由科研、生产等单位协同攻关完成。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跨区域长距离输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特殊气候和极端环境的影响,输变电设备的沿面放电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海拔问题。在气压低、温差大、紫外线强等恶劣运行环境下,输变电设备面临放电电压降低、复合材料老化的问题;二是覆冰问题。在导线覆冰厚度5mm以下地区,超、特高压绝缘子串多次发生冰闪事故,仅以导线覆冰厚度来表征绝缘子覆冰严重程度与现场情况不符;三是大雨闪络问题。我国站用套管多次发生大雨闪络事故,多是由于外形设计不合理,需要从雨帘物理阻隔等角度对雨闪特性开展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少,亟待开展技术攻关,从而解决特殊气候条件下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沿面外绝缘关键技术难题。

359次浏览
成果

特高压开关设备绝缘材料质量控制和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09-23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领域,涉及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领域。 特高压输电工程既是我国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和大电网的核心骨架,特高压变电站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影响电网安全。据统计,特高压变电站故障中约37%是由组合电器开关造成的,远高于其他设备,其中开关环氧绝缘材料制造缺陷导致的放电击穿是重要失效形式,因而绝缘材料缺陷控制是电网安全提升的关键环节。绝缘材料检测表征和检测技术存在检测要求精度高、信噪比低和在用检测受限等问题。本项目通过射线显微成像、超声小波转换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掌握了超特高压开关绝缘材料评价关键技术。 本项目共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科技论文7篇,出版著作2部。牵头制定了GB/T24836-2018《11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参编了NB/T42104-2016《高压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盆式绝缘子》等标准。项目成果经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国内外查新。通过对比测试,盆式绝缘子缺陷检出能力可以达到0.2mm,满足标准质量控制要求。项目通过了中电联组织的鉴定,在绝缘材料表征技术和大厚度材料检测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平高集团、新东北电气、西电开关等制造企业,也已在河南、云南等14个省供电公司广泛应用。

298次浏览
成果

电力系统安全监测与智能预警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21-09-28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电力系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影响国民经济,而且直接关系国家安全。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伊朗核电站、乌克兰电网、委内瑞拉电网遭受网络攻击导致大停电等多起电网安全事件。但是电力系统的高实时、高可靠、高业务连续性要求,使得现有信息安全监测技术难以适应我国大型互联电网安全的防护要求。 本项目在国家电网公司项目支持下,历经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攻克了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自主研制了大规模企业级电力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列化装备,将我国电网网络安全防护提升为实时监测-事前预警防御水平,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国家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 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16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EI论文32篇,出版专著1部,制定国家、企业标准5项,项目整体技术被院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开发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具有行业特点的监测工具和防护产品,项目成果通过国家公安部、国家软件测评中心等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已在湖南、江苏、浙江、天津、福建等省级电网推广应用,部分成果推广应用至能源、金融、石化、交通等16个行业193家单位.

276次浏览
成果

自然雷电观测与输电线路雷电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1-10-15

本成果属电气工程领域输电线路防雷综合技术,项目立足电网输电线路防雷重大需求,从自然雷电的综合观测、人工引雷试验、雷电冲击试验出发,重点对输电线路雷击暂态特性在线检测技术、雷电绕击防护技术、雷电反击防护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开发集成化防雷分析系统、编制防雷系列标准规范、制定防雷综合策略等,实现雷电防护新理论和新技术在输电线路中的得到有效实用,近年来推动南方电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稳步下降,为电网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改善了南方电网防雷技术工作,推动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的明显降低,由2013年的2176次降低至2018年的1549次(降低近30%),同时也有效推动近年来全网220kV及以上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跳次数由43次降低至24次(降低近45%),大幅提升了线路安全可靠性。 项目研究成果多次应用于南网系统内重大雷击事件,推动了全网雷击事故事件率的有效降低,2013年和2014年雷击引起的四级及以上事件为80次和38次,到2017年和2018年降低至17次和6次,事故事件概率降低了近80%,大幅提升了电网安全稳定性。 项目成果对南网防雷设计、防雷改造、防雷运行维护及设备选型和管控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我国在雷电基础领域的研究水平及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水平,提升南方电网在防雷设施检测方面的技术实力,有效降低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和事故事件概率,减少了雷击强迫停运造成的设备损害及其它经济损失、提升了防雷资金的利用效率。本项目已取得授权专利31项,发表论文28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布企业标准3项。

261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