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通密度特征分析与CT饱和区识别及重构技术
为解决电流互感器饱和引起的继电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通密度特征的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饱和识别方法,以及畸变区二次电流重构技术。首先以饱和时磁通密度梯形区域特征为基础,对CT饱和进行识别,进而利用磁通方差的斜率在进入饱和与退出饱和的差异构建饱和判据,并计算二次电流饱和起点和终点对应的时间,以此得到CT饱和区。然后以电网负荷最大时的电流为依据构建保护启动判据,避免保护误动。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饱和区二次电流进行重构,可靠反映系统一次电流。基于PSCAD/EMTDC软件的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准确可靠,能快速有效识别CT饱和区段,且时间误差不超过1 ms。
基于蚁群算法的交通–配电网抢修恢复优化决策方法
极端事件导致大停电后,受损的交通道路会影响电网抢修车队前往故障线路区域的进度,从而延缓配电网恢复。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损坏道路修复的配电网抢修恢复方法。首先,在分析不同受损道路对抢修车行驶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交通网抢修车约束。其次,考虑受损道路抢修对电网抢修的影响,以配电网失电量最小为目标,协调线路抢修和道路修复建立配电网抢修策略模型,并采用蚁群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网与一个12节点交通网相耦合的系统作为算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切实有效提高了配电网抢修速度,减小了大停电后配电网负荷的失电量。所提方案更适用于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可为配电网灾后恢复提供参考。
基于EEMD-IWOA-TCN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
为提高较少输入特征下对电网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mprove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和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相结合的电网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使用EEMD对原始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具有较高细粒度的负荷分量序列;其次,采取相关性分析对分量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分量序列分别建立TCN预测模型;然后,使用IWOA对TCN内部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提升模型训练速度和预测性能;最后,将各分量序列的预测值进行累计,输出最终负荷预测值。实证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适用于宁夏超特高压送端电网的多级电磁环网解环技术
“十二五”期间,宁夏作为国家重要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战略性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将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均已进入宁东基地。“十二五”期间宁厦电网新增网内常规电源装机1574万千瓦、风电机组180万千瓦、光伏35万千瓦,网内装机达到3300万千瓦;建成投运±660千伏银东直流和±800千伏灵绍直流,从西北电网接受水电容量达到200万干瓦打捆外送,外送电总容量达1160万千瓦。随着宁夏电力的全面发展建设,750、330和220千伏电网规模将快速增大,电网结构将更为复杂,同时,随着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以及高耗能产业的恢复,宁夏电网负荷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对电网输电能力以及负荷接纳能力提出丁新的更高要求。电网将面临短路电流超标、安全稳定隐患、输供电可靠性、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等请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对其电网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省级电网网架优化及电力电量平衡、有效降低电网短路水平、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节约走廊和场地资源、提升电网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带电作业成套提速增效工具研制及应用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进一步优化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要求。带电作业正是以实现客户不间断供电为目的、提升供电可靠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但近年来,客户对供电可靠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与带电作业发展不高效不充分的矛盾日渐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随着电网负荷增加及设备老化,隔离开关和跌落式熔断器等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对电杆迁移和旁路作业的作业次数快速增加,而现阶段带电作业时普遍采用绝缘毯、绝缘操作杆等通用设备,缺乏针对性的专用带电作业设备,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作业强度和风险几率,无法满足本质安全要求。 目前为实现全面遮蔽有时需要用到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绝缘毯,比如进行隔离开关绝缘遮蔽时由于隔离开关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需要用到十几块绝缘毯,致使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同时易出现遮蔽不严、作业时碰触造成绝缘遮蔽脱落等问题。在旁路作业进行核相、倒闸操作和旁路接入等操作时均需要人工操作,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作业流程更为复杂,而且增加了用户的停电时间。
【项目动态】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
为充分利用华北区域内部资源,持续发挥山西、冀北电网支援京津唐能力,满足京津唐电网负荷增长需求,提高天津电网外受电能力,完善华北电网特高压层面送端结构,提高“西电东送”输电通道能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拟建设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
局部燃烧气氛的智能化测试与调节
随着国家更为严格的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和各发电公司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大型电站锅炉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入炉煤质却变差,设备越来越复杂,运行人员操作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这种矛盾在低氮燃烧器改造后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低氮改造后锅炉经常出现:结焦、水冷壁高温腐蚀、低负荷时的炉膜压力大幅度波动、甚至灭火等问题,这些间题的出现基本都与锅炉的局部燃烧气氯变化造成的,尤其是锅炉水冷壁表面氛围,而炉底的可燃气体的积聚和爆燃又会造成炉膜压力波动,低负荷运行时表现更为明显,与此同时电网容量不断增大,新能源所占比重快速升高,电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压力大幅度增加,另外用电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用电比重下降,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使的电网负荷峰谷差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这样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就显不足,火力发电就要承担更多的调峰任务,尤其是深度调峰任务,而火力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取决于锅炉的最低稳燃能力,因此局部燃烧气氛对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也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只有掌握这些局部气氛的变化规律,消除不利因素才能保证锅炉运行在经济性和环保特性的最佳 状态,并能有效提高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