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直流配用电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述了直流配电技术发展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我国厦门、甘肃、浙江、深圳、上海等诸多国内外直流配电技术的典型案例。 报告指出,直流配电技术在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可控性以及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的兼容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突出的优势。在大规模海上风电、用户定制电力系统以及终端负荷供电等方面均表现出竞争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欧洲及日本均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架构或建设了研究网络,直流配电技术正处于探索及试点期,技术高速发展,潜力巨大。需要科学、理智地思考战略策略和技术路线。
直流配电开关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对配网直流开关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珠海唐家湾直流配电系统示范工程、苏州中低压直流配用电工程、张北小二台柔性变电站(电力电子变压器)示范工程、苏州同里新能源小镇交直流混合微网工程、浙江杭州大江东柔性直流风光储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这些工程中直流配电开关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网天津电力实现柔性交直流配电网保护和自愈
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是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第一时间处置故障的任务。国网天津电力在天津电科院组建产学研攻关团队,推进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与自愈控制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落地应用——
中国光储直柔工程应用案例调研
双碳目标下,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深化能源结构改革的重大战略方针。为了实现以上战略目标,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强化光伏产业及用户侧应用的相关规定,而如何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和高比例接入是电力系统需要应对的挑战。光储直柔建筑是以直流配电为基础,集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分布式储能的新型建筑。在以太阳能光伏和储能电池为主的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大比例接入建筑的趋势背景下,直流配电系统可通过减少交直流变换环节降低能量损失,以实现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的形式减少电网供电压力。因此,光储直柔建筑能有效提升系统能量使用和管控效率,并提高建筑微电网的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该应用可作为一种以净零能耗为目标的全新适宜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和减排,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更多的光储直柔建筑项目开始投建并逐步进入运行阶段,为这项初生的技术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中国光储直柔工程应用案例调研报告采用分析结合案例调研的方法,旨在多方面的介绍这一工程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基础,发展现状,内在驱动力和技术障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正文共四个章节,章节一对相关政策基础和工程标准现状做了总结。章节二描述了目前的六十余项光储直柔项目的调研结果,分析应用特征与技术现状,并对技术特点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与评价。针对工程利益主体所关心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技术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更重要的是根据述求归纳政策引导方向,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章节三中。章节四为本报告结论,讨论了中国光储直柔工程应用特点以及引导该技术发展的政策方向。该报告不仅是对中国光储直柔建筑技术应用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是对该领域不同工程技术的调研与适用性分析,结论可为意向建设光储直柔项目的同行提供参考。
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精细化诊断方法
电力系统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位置电压降低或电流异常的情况,导致中压直流配电网相关故障信号特征会发生明显的形变波动,超过正常的波动区间,导致故障诊断精细化程度下降。提出了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精细化诊断方法。在构建高阻接地电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小波能量矩算法获取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特征,将提取的故障特征输入最小二乘多级支持向量机中,实现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精细化诊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故障相电压波形差异小于2.3%;故障相电流波形相似度高于98%;诊断时间较短,故障诊断时的最高识别率可达到98%,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5%;收敛值达到0.97。由此可知,所提方法抗干扰性能强,可以准确识别光伏能源接入中压配电线路断线高阻接地故障,保证光伏能源接入中压配电线路后的稳定运行。
基于拐点密集区凹凸波动特性的直流配网故障检测方法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的柔性直流配电网具有不存在换相失败等优点。但换流器存在低惯性、弱阻尼等特性,导致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快且峰值高,对系统危害极大。针对直流配电网发生单极接地故障难以准确选择故障馈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拐点密集区凹凸波动特性的直流配网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对各馈线零模电流进行分解,选取特征分量。然后,计算特征分量的二阶导数,选择拐点密集区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馈线的凹凸波动性。最后,判定凹凸波动性与其他馈线相异的线路为故障线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识别故障馈线,且受过渡电阻、采样频率、数据窗和噪声等因素影响小。
直流配电网DC/DC 变换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