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年度中国碳市场行业发展报告
“30·60”目标发布后,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发电行业正式纳入碳市场,并于2021年底前完成了2019和2020年发电企业的碳排放履约工作。与此同时,CCER作为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补充机制,在之前CCER开展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试点地区碳市场积极进行配额分配机制等各方面的调整,碳市场更加活跃。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逐步推出“碳税”等机制,倒逼我国碳市场向更大范围、更灵活机制等进行调整,因此对2020-2022年中国碳市场进行整体回顾非常有必要。本报告对2020-2022年期间全国碳市场、试点地区碳市场、中国自愿减排机制等相关的各项制度、机制进行回顾,并对欧盟新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进行分析,可以为行业内相关从业人员加深对中国碳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的问题的理解。
H级燃气轮机掺氢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目的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燃氢燃气轮机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电网调峰,是全球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焦点。燃气轮机掺氢发电技术从示范走向商业化面临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方法 以H级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内外燃气轮机掺氢发电的战略规划和示范项目,对比了主要燃气轮机厂商H级燃气轮机的技术路线。从氢气来源、系统改造、排放影响以及掺氢发电成本4个方面对未来燃气轮机掺氢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结果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是燃气轮机掺氢发电的主要氢气来源;开发适配掺氢不稳定燃烧的新型干式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将是未来掺氢燃气轮机系统改造的重点方向;掺氢比例越高,CO2减排量越大,但NO x 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并有超标风险;未来掺氢发电成本可降至天然气发电成本的同等水平。 结论 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的降低、碳税的实施以及掺氢发电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掺氢发电将逐步进入规模化应用。
IDR激励下考虑光热生物质能利用的源荷协调优化调度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BIO)的利用效率,提出一种综合需求响应(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IDR)激励下考虑光热生物质能利用(solar thermal biomass utilization,STBU)的源荷协调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在“源”侧构建含STBU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耦合供能模型,并将STBU耦合电转气系统,从而实现STBU装置掺氢燃烧高效利用;其次,在“荷”侧同时引入价格型和替代型需求响应,通过“源荷”协调优化,提高IES低碳性能;然后,在IES中引入储液式碳捕集系统和阶梯型碳税机制提升系统低碳经济效益,以系统总收入最大建立目标函数,并建立考虑IES多重不确定性的模糊机会规划约束模型;最后,选取北方某地区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分析多重不确定性对IES运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低碳性,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提高系统与外部电网的交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