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3条 移动应用
论文

配电网中基于沙箱的移动应用保护方法

发布日期:2022-07-12

配网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移动应用进行远程办公解决现场生产问题。针对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保护安全方法,首先对生产移动应用构建沙箱,配置实时安全策略,包含数据加密、防截屏、添加水印、禁止连接WIFI等;同时通过自动封装VPN SDK的方式实现传输进一步加固,保障应用级别的VPN接入;最后针对通过VPN非授权访问的未知威胁,在网关侧对流量进行分流并引导至蜜罐网络中,利用无监督聚类算法对流量进行聚类分析,设定移动终端入侵检测规则过滤威胁。本方法提高了配网生产移动应用的安全性并得到推广,两年来,有效且准确实现对移动应用未知威胁的智能防御。

447次浏览
通知公告

关于征集《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评价导则》等5项团体标准参编单位与参编专家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2-23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关于2022年第一批中国能源研究会标准立项的通知》文件,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申报的《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评价导则》《能源信息系统安全可信能力评价指南》《电力系统数字储能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电力系统数字储能系统建设评估指南》和《电力移动应用个人信息及接口安全防护技术要求》5项团体标准已正式立项。

445次浏览
案例

“电享家”数字化能源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2022-06-29

“电享家”能源服务平台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及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以电力抢修运维服务为主,集直购电交易、用能服务与数据增值服务于一身的智慧型综合能源一站式服务平台。整个“电享家”产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前端智能硬件设备及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将数据汇总于平台,基于平台的算法模型及数据分析,指导开展线上电力交易以及线下的运维检修、节能改造等服务。

关键词:
423次浏览
论文

基于云服务的企业移动应用研发及调度管理平台

发布日期:2024-08-02

随着数字化移动技术不断在企业推广应用,早期由于缺少技术手段统筹管理,各专业自行开展建设产生的“多、杂、乱”问题日趋明显,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服务的企业移动应用研发及调度管理平台,采用云服务方式设计并部署了开发平台层、应用管理层、调度控制层。开发平台层通过提供Hybrid研发引擎、组件库、模版库和模拟器等组件,提高了企业研发支撑能力;应用管理层通过提供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应用商店、内容管理等模块,实现了规范化、集约化管理;调度控制层通过设计移动应用调度算法,实现了任务按匹配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调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试点应用情况表明,文章提出的平台框架满足了设计预期。

关键词:
351次浏览
成果

基于硬件加密的移动应用安全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9-05-31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移动办公应用莲勃发展。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精益化管理战骆的推行,解决移动应用的用户身份认证、数据防泄漏等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在现有的移动应用接入的成熟方案中,采用的是使用数宇证书对用户进行接入认证。但是数宇证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载体,用户无法感受到其中的认证过程;同时数宇证书发放时需要网络传播,存在被窃取风险,认证仍然不安全;目前广州供电局的数宇证书并未在移动端进行接入认证。因此,亟需设计一款使用硬件保存数宇证书的APP,使之完成安全接入。 通过职工创新研究与实践,需要在充分研究现有技术路线和广州供电局现有网络安全架构的基础上,通过融合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网络隔离、日志审计、病毒防范等网络安全技术,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服务体系,采用移动终端使用时硬件加密的强管控模式,实现移动终端的授权用户认证、信息加密防泄漏、抵御外来病毒或恶意程序攻击等功能,保障企业移动应用的安全高效,提升企业的网络安全能力。

关键词:
347次浏览
行业要闻

数字化能力开放平台河北频道移动应用上线

发布日期:2022-12-14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各专业的数字化成果,太方便了。”12月12日,河北邢台供电公司员工刘晓晓使用了数字化能力开放平台河北频道移动应用。11月30日,数字化能力开放平台河北频道移动应用上线,实现了电脑端和移动端的内容贯通。

312次浏览
报告

Edge Native 技术白皮书 2.0

发布日期:2023-10-13

根据MachinaResearch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至270亿个,联网设备的指数式增长造成网络传输能力及中心云处理能力捉襟见肘,同时,根据思科云指数预测,截至2021年,接入网络的终端每年产生数据达847ZB,作为当今时代强有力的象征之一,移动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一方面来源于持续提升的移动设备数量及其性能,另一方面也归因于不断革新的移动应用需求。其中,增量数据呈现分散性、碎片化的特点,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存储。云计算虽然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在面对海量的数据以及网络带宽带来的阻碍时,云计算并不能实现全面的计算覆盖。因此,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数据处理及网络传输的爆发式增长需求。此外,随着工业互联网、车联网、AR/VR等垂直领域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数据传输或者低时延的新业务需求,需要数据就近处理和分析满足实时性要求。因此,边缘计算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网络、计算、存储等多维度能力“下沉”,减少服务交付时延和带宽占用。学术界和标准组织从技术研究角度出发认为边缘计算是一种新的模式和一种新架构,通过应用网络切片、容器、计算迁移、边缘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计算与网络的协同演进。产业界从应用需求角度出发将边缘计算定义为一种新平台,汇聚多维资源协同调度,就近响应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总体来说,边缘计算不仅仅是新平台、新架构以及新模式,而是三维一体的新生态,通过在网络边缘侧汇聚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智能等五类资源及能力,提高服务性能(“提速”)、开放控制能力(“敏捷”),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激发类似于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新模式和新应用。

298次浏览
论文

基于自主可控式的变电站移动化业务的信息安全防护设计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4-10-09

文章结合变电站移动化业务应用实际情况,通过搭建电力无线Wi-Fi专网,采取认证、加密、隔离等技术措施,以及边缘物联代理等模式,实现变电站多类型业务移动化应用,业务通过Wi-Fi专网传送数据流,解决变电站终端信号弱或无法连接网络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电力企业移动应用能力与安全防御成效。结果证明,该技术成果对于推动电网业务移动应用的实用化具有促进作用,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88次浏览
案例

基于北斗+5G的城市电网无人机智能自主巡检创新应用

发布日期:2022-07-04

以北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是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 近年来,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线路巡检中,随着北斗、5G、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无人机巡检正在由人工作业向自主作业转变,未来必将实现“机巡”替代“人巡”、“无人”替代“有人”。 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探索构建端-边-云-网的无人机自主巡检架构,分为人机协同及全自主两种模式,增强了边缘端能力,将风险最高的无人机端能力下放至边缘端,减轻无人机本体的负载压力。无人机自主巡检移动应用实现任务执行;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自动机场和AI控制终端提供边缘端保障能力;自主巡检管控平台实现远程管控;精准位置服务网和5G通讯网络提供定位和通讯的网络保障。

关键词:
254次浏览
标准

电力移动应用APP安全防护标准

242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7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8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