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发展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作为国之重器,是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以下简称密评),作为密码应用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失的环节,是发挥密码作用的重要抓手。密评活动贯穿于密码应用管理整个生命周期,对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赋能数字经济、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密评工作,出台多项顶层战略规划和法律法规,要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密评,为密评工作提供了合规驱动力。各地区、各领域积极落实密评要求,加强密评政策引导,加速推动密码在金融、通信、公安、税务、社保、交通、卫生健康、能源、电子政务等领域中的应用。在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指导下,密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密评机构能力进一步增强,密评活动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密评程序逐步完善,密评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未来,密评将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持续为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7月1日,《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密评从试点建设迈向依法管理的新阶段。站在推进密评法制化建设的新起点,本报告总结了密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及密评体系建设进展,分析了密评行业发展情况,并对密评工作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为密评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再生资源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3
长期以来,受制于再生资源行业回收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再生资源企业采购环节增值税进项取得严重不足,为弥补进项缺口,部分企业通过改变业务模式、第三方代开甚至购买的方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随着“打虚打骗”专项行动逐渐深入并转变成常态化打击,再生资源行业爆发了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多数企业及其负责人涉及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在此情形下,许多企业无奈选择放弃取得进项发票,转而选择使用自制凭证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在增值税层面,则在向下游销售货物时,按照销售额全额缴纳增值税,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压缩。2021年12月3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其中关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规定极大缓解了回收业务中的增值税税负问题。同时,在近两年再生资源企业虚开发票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实务案例,同时随着检察系统刑事合规机制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合规不起诉在再生资源行业涉税刑事案件中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运用,以上变化为再生资源行业涉税刑事案件辩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此,为使广大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合规合法进行税务管理、加强内部风险防控和外部风险隔离,有效应对和化解涉税法律风险,华税结合对再生资源行业的持续研究及最新涉税案件的代理经验撰写了本报告,就税收征管新形势下再生资源行业的税收环境、涉税风险成因、主要涉税风险及其表现形式、虚开刑事案件的争议焦点及辩护要点以及税务合规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再生资源行业企业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基于能源互联网变革的公司级智慧税票研究应用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发票管理也进入了票种全增值税化和数据全电子化时代,税务机关的发票底账系统随着基础数据的完善和相关链条的补齐,其大数据分析监管能力越来越强,对税务监管作用也越来越大,“以票管税”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税务管理环境和税务风险。 为加强税务合规管控,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夯实财税基础,推进财税筹划,防范财税风险,争取政策支持”财税管理理念,以发票管理为切入点,搭建一个集发票“取得、提报、查验、归档”全生命周期常态管理及“分析、预警、服务”延伸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级进项智慧发票数据中心,为企业财税管理量身定制税管家。 项目成果为各业务部门建立了明确细致的行动指南,提升发票管理规范化水平,夯实资金安全,防范税务稽查风险。同时,智慧税票系统可实现成本动因分析,发现价值洼地,增强企业发展能力,长远看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提质增效。
基于全球商务共享(GBS)模式的管理创新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享服务理念开始在国外跨国集团中兴起,并逐步由单-职能共享向多职能共享、 全球一体化运营模式发展。多数世界500强已实施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是共享中心最常见的职能,欺,人力资源、采购、客户服务、销售和市场以及供应链/生产支持共享的增幅均较大。国有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共享服务建设进程:相比于国际企业,国内企业的共享建设起步较晚,华润、招商局、中石油等国有企业已初步规划或实施GBS,电力企业大多处在财务共享建设阶段。结合自身信息化及管理现状,中国电力共享建设模式确定为“GBS(Global Business Services)全球商务服务中心”,旨在以财务、税务共享为切入口,逐步向审计、采购、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法律服务等共享职能拓展。根据工时统计法,共享上线前,中国电力直管单位用于处理核算业务、资金支付业务、报表出具等财务核算业务的人员为62人,而目前共享中心共计28名员工负责该部分业务处理,节约人员34人,税务共享年均节约税务核算及管理人员10人,审计共享年均节约审计人员5人。按照中国电力人均薪酬20万的水平计算,每年因效率提升而节约人力成本980万元。共享上线后,只搭建了财务及税务业务处理前台,而应收、应付、资产、项目、总账等模块仍沿用以前的ERP系统,与企业原有主数据、人资、燃料、OA等系统深度集成,避免了重复开发造成的浪费。参考系统报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的软件成本近2000万元
基于互联网+大型集团企业智慧财税建设实践
随着国家“营改增”等重大法规变动,“金税三期”等新型征管手段的不断深化,集团企业需加大对税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关注力度,形成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税务合规检查管理和应对机制,具备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税务管理模式下,发票管理点状化、业财融合程度低、人工维护工作多、风险应对能力差等问题凸显,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的高要求。同时集团企业普遍单位体量庞大,自建系统标准不一,业务覆盖面广,涉税种类多,应用需求多样化,从而对标准体系建立、系统功能设计提出更大的挑战;而单位内部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各部门关注点不同,如何通过业务整合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也是一大难题。 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开展基于互联网+智慧财税管理建设,旨在建设税务精益化管理体系,以税务政策为导向,发票管理为主线,提升税务管理为重点,应用智能化新技术,充分融合税企、业财数据,精细税基管理,夯实税收基础,创新税险防控,精准纳税筹划,促进集团企业财税一体化应用,提升企业智慧财税管理水平。智慧财税建设推动了税务管理理念改革,颠覆了传统税务管理模式,管理上:由被动遵从转向主动管控,将税务防控体系前移至业务处理环节,降低报税环节的出错机率;转变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信息化防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税务工作去人工化、透明化。技术上:应用 OCR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提取,形成可被分析、整理、加工的数据源实现智能填单;应用国产中间件和数据库,使信息更加安全;基于云化设计,具备快速上云条件。应用上:构建“发票驱动链”闭环应用新模式,创新应用“税-票-单联动”报销新模式,创新应用“360°财税体检”风险防控墙等。 智慧财税建设实现业-票-财信息深度融合,提升报账数据填写质量和审单效率,税务报表一键生成,纳税申报在线操作。集团统一建设,降低了开发实施成本、软硬件支撑平台成本。在线实时监控税务指标,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企业正面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税务系统建设与国家税收征管政策高度吻合,并充分考虑税务分析与纳税筹划,目前已在网、省、市、县 700 家税务主体上线应用,稳定性及易用性得到充分实践检验;实现全面国产化,安全等级高,建设方法借鉴性较强,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为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AI+数字共享财务研究与探索
佛山供电局在财务智能赋能体系的框架下,坚持“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共享”三步走的提升方向,从“输入、处理、输出、归档”四个环节逐步实现各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释放财务基础人力成本:融合注入智能逻辑判断、机器学习等技术推进智能化建设:以数据为核心,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价值创造。研究整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调研梳理、A智能工具建设(RPA和OCR)和数字化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调研梳理阶段,处于A智能工具建设阶段,“机器代人”项目为此阶段的建设重点。具体工作步骤将首先梳理财务智能应用场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形成财务智能化场景应用场景原型,同时关注配套管理制度的修订,完成应用产品研发与测试后,投入使用及应用效果总结。“机器代人项目”建设覆盖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等七个财务领域,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辅助以自动流程化、图像识别等数字化技术,分四个批次逐步研发应用。通过调研访谈,已梳理出34类,60个明细场景,结合需求迫切程度及技术可行性分析,第一期推进其中20个场景的应用。
基于全球商务共享模式的管理创新实践
二、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力业态范围和企业规模地不断拓展,尤其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中国电力打造行业“四个标杆”、“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战略目标的提出,中国电力清洁能源、海外投资建设步伐逐步也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新项目呈快速化、小型化、分散化、国际化发展。分散的人力、物力给管理带来挑战。基于此,中国电力开始探索“全球商务共享中心(GBS, Global Business Service)”建设,主要是将财务、采购、审计等多种职能纳入共享,打破端到端壁垒,最大程度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流程效率、加强管控制度落地、产生规模效益。 中国电力建设GBS的过程中需要对共享建设共识、标准化建设、复合型人才需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挑战有所预备。一是建设GBS是组织人员、制度流程、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变革,需要公司上下达成统一的理念和目标,尤其是公司管理层要重视并大力推进相关建设工作;二是标准化建设是建设GBS的重要基础,企业需在以往各单位管理基础、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开展各职能的标准化建设;三是GBS的多职能协同特点对人才素质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招聘、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四是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是建设GBS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信息系统的不足很有可能成为GBS发展的瓶颈。 中国电力创新性引入GBS理念,打造涵盖财务、税务、采购、审计、法律、人力、社保、JYKJ管理服务等多职能共享服务平台;创新性成立公司制运营中心,自负盈亏,为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独立承接公司外部业务打下了基础;与国家电投集团司库系统、商业银行、国家税务、商旅平台等外部系统深度对接,提升工作效率;自主开发并打造资金归集机器人、银行回单自动挂接机器人、月结及报表编制机器人,研究开发银企自动对账、关联交易自动对账等智能技术,已成功获得软件著作权15项,4项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将“无预算不发生、无计划不支付”的先进管理理念植入系统,进行系统自动控制;将公司风险内控体系植入系统,实现风险实时监控,提升公司风险防控水平。 中国电力GBS模式的管理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公司运行成本,更多的是企业管控能力和风险防控的提升,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配套服务。同时,中国电力对管理向GBS模式转型的探索,在能源行业内更是一次最新创举,带头迈开了能源行业管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为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内外部其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海外并购360° 风险管控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实现推进公司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国家战略,以公司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风险管控框架和管理工具为抓手,通过构建全阶段评估、全过程应对和全方位监督的海外并购360°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实现境外项目并购财务风险管控前置化、信息化、常态化、精准化、指标化、程序化,推进国际业务顺利开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持续提升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管理和持续盈利能力。 为更好防控境外项目并购因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大等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在风险评估方面,公司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构建了全阶段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运用量化分析和头脑风暴法从境外项目并购的开发、交割、整合三个阶段,全口径识别出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风险应对方面,公司运用PDCA管理工具,聚焦境外项目并购定价风险、税务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五类关键财务风险制订了防范策略,实现了重点风险的精准化管理。在风险防控方面,针对并购后的融合整合、持续经营管理,公司通过完善风险治理机制、建设资产运营平台、设立投资量化指标体系等方式,实现财务风险常态化防控。
大型能源企业全球财务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
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海外财务风险管理难度大、涉及面广、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短缺。中广核集团全球财务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带动海外实现组织变革、财务职能切分、信息系统建设、智能化应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管理创新,有效化解了这一管理难题。 中广核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建立海外财务共享分中心并实施全球财务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有效地解决了集团海外业务快速扩张带来业务、人力、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完成了集团范围境内外财务共享业务、系统、财务制度统一,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力度;提供了海外项目公司财务共享快速上线方案,新项目不再单独设立整套财务部门,有效节约了人员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实现了海外项目公司财务人员专业化分工和精益化管理,促进集团海外财务工作转型。 2017年起中广核集团发起项目,并于2018年12月结项,通过平台建设,促进全球财务业务协同发展,通过平台建设将建立国内、海外项目的纽带关系,将国内优秀的财务风险管控经验带到海外。为海外项目提供强大的财务、税务、法务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从而在政策合规、会计政策、税收法规、资金计划、汇率管理等方面为海外项目公司提供专业辅导意见,着力化解海外项目公司财务风险。实施全球财务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后,国内财务共享中心、海外财务共享中心为海外项目公司提供专业会计服务,能够解决海外业务处理速度慢、错误率高、无法有效管控费用报销标准等问题,从而强化集团垂直管控力度。全球财务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为海外公司提供一整套财务解决方案,信息系统可在海外新收购项目公司快速复制上线,快速建立强大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此平台,海外公司实现了会计集约化发展的目标。新设立的海外项目公司不必单独设置一整套财务机构,总账会计、出纳等角色可由海外财务共享分中心承担,海外项目财务部门得以精简,实现还问财务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全球财务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实施后,部分业务上收至国内财务共享中心。国内财务人员通过此平台进一步熟悉海外财务业务,经过2年左右的培养即可快速成为集团海外业务储备财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