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条 空气质量
报告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方法及案例研究

发布日期:2023-09-19

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张强教授团队编制了《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方法及案例研究》(以下简称“双达”报告),旨在基于自下而上的城市排放清单,建立经济-能源-排放耦合动态响应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协同分析框架,动态预测未来中国城市能源和排放的变化,综合评估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各措施带来的减排效益,探讨空气质量目标导向下城市“双达”的路径和策略,为国家和地方机构改革背景下“双达”在城市层面的实践提供研究参考和决策依据。

464次浏览
成果

圆形料场堆取料机新风系统

发布日期:2019-05-28

圆形煤场是大储量室内封闭式的储煤场,内部设置围绕中心柱回转的圆形料场堆取料机,具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情量大的特点,不受外界天气影响,储存或取料时无粉尘外逸,对周边环境污染少的优点,在国内大型火电厂越来越多运用。圆形煤场使用中对外环保优点明显,但是内部污染问题却很严重:圆形料场堆取料机作为主力堆取煤设备作业时,一是堆媒作业时落差大,内部产生大量煤粉尘;二是煤炭自燃散发大量烟气,其中包含CO、CO2、H2S等。由于圆形煤场的封闭结构,粉尘和烟气扩散较慢,虽有煤场水喷酒和水雾降尘,但效果不明显。堆取料机的司机室处于圆形煤场中心部位的旋转机构上,室内空气中烟气、粉尘大,含氧量低,既不能开启门窗向室外自然通风,也无强制与煤场外部通风设备,目前只有采取加强门窗气密性、添加室内空气净化器等措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长期工作在恶劣环境的运行人员身体健康面临很大的危害,给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
204次浏览
成果

燃煤电厂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研究

发布日期:2021-11-25

本项目旨在研究京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趋势,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煤电厂气态重金属Pb、cd、cr、As、Hg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测试方法。基于此测试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和样品采集,结合实验室分析数据,得出三河电厂烟气重金属含量,计算不同点位的相关重金属排放浓度。计算得出电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分析不同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对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影响。基于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计算烟气重金属排放量及其排放因子,得出火电厂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三河电厂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汞排放特征测试和控制技术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烟气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积累数据、奠定了雄厚的研究基础,通过开展大气汞测试和控制研究,与中国环科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的环保新技术研发合作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国华集团公司绿色环保形象、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满足首都圈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三河电厂继续深入开展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发展趋势。三河电厂烟气重金属排放特征研究的开展,得出了三河电厂超净排放机组的烟气及颗粒物重金属的排放特征和排放规律,分析了脱硫,除尘和湿式电除尘对烟气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而得出各类重金属在超净排放机组的赋存规律,为今后开展重金属污染控制,改善排放水平,提高空气质量打下了基础,打开了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烟气重金属测试的先河,为超低排放机组环保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122次浏览
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发布日期:2024-04-07

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十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雾霾天气显著减少。2021 年首次达标以来,北京 PM2.5 年均浓度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 微克/立方米),2023年京津冀地区 PM2.5年均浓度较 2013 年下降约 60%,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数字经济牵引经济结构优化,赋能产业数字化,也是助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共进。为了进一步明晰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报告借助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及与碳排放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

115次浏览
成果

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运行维护导则制定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8-05-30

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相关规定,室内SF6电气设备工作场所,必须安装SF。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监控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当环境中SF。气体含量超标或缺氧时,能实时报警,同时开启风机进行室内通风,以保证进入室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由于电力行业一直缺乏相应运行监督维护标准,造成所安装的报警装置运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山东电科院对省内室内变电站在役六氟化硫泄漏报警装置开展了检测评价工作,检测结果表明,国内电网主流在役高电晕放电原理SF6泄漏报警装置整体可靠性不到5%,许多在役装置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如何进行选型、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是必须解决课题。本项目在总结国内电网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运行状况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在线监测报警装置运行维护导则”行业标准,为电网SF报警装置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提供依据,以提高装置运行可靠性和保障室内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

成果

电站锅炉多煤种 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07-21

本研究项目在锅炉由贫煤改烧印尼煤及其混煤研究方面,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其改造技术和应用效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锅炉大跨度变煤种燃烧的安全经济性等均有显著效果,为火电机组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本项目开展的多煤种参配试验研究,是以湛江电力有限公司自身来煤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开展,结合电厂实际负荷情况及锅炉运行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锅炉进行了整体优化改造,利用参配理论作指导,确保了锅炉SOx、NOx等污染物排放满足最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严格要求,提高锅炉机组生产对环境友好,周围生态保护稳定,提高当地社会空气质量水平,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103次浏览
成果

企业教育培训延伸拓展 的探索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11-11

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热电厂 2×300MW(以下简称哈一热)是中国大唐集团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的直属电厂,位于哈尔滨市群力新区,2007 年 11 月 19 日获得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2010 年 1 月 18 日顺利通过“168 试运”实现双投,是我国东北地区首家集烟塔合一、无旁路脱硫脱硝和 GIS 高位布置等国际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热电联产企业,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保障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电力供应、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居民供热意义重大,直接替代采暖小锅炉 366 台,每年可使哈尔滨市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 85%和 52%,极大地改善了哈尔滨市的空气质量和投资环境。2015 年,该厂 1、2 号机组在全国火电 300MW 级机组能效对标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并获得发电厂用电率最优奖。通过加强设备保温、阀门泄漏综合治理,积极优化经济运行调整措施,能耗指标继续保持了大唐集团公司同类型机组当中的领先水准,在集团公司能效对标平台当中,我厂 1、2 号机组煤耗指标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名;2016 年成为黑龙江省首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环保改造示范企业。投产七年来,哈一热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发展、优化发展、安全发展、共同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做为企业发展的基点,不断实现新跨越,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保持了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态势,连续七年实现盈利目标。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手段的竞争。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人才与企业可持续、向上发展的成功对接,2010 年,刚刚投产的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以“企业成长 人才至上”的人才理念,在企业继续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探究和创新,以“岗位资格达标”为抓手,将教育培训逐步延伸拓展,形成了员工成长立体平台培训体系,建立起科学育才、选才、用才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畅通了人才成长发展通道,促进了人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企业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落地生根和人才强企的战略目标。

95次浏览
成果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清洁高效灵活供热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发布日期:2021-06-29

北京市布局建设燃气-蒸汽热电联产机组替代燃煤机组是本市实施能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高百姓生活品质的重大举措,是构建清洁高效、安全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建设方面,我国长期进口主机设备,在设计、制造和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壁垒,京能集团联合清华大学、上海电气组成产学研用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联合循环机组主体结构优化改进,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和氨逃逸控制,以及燃气机组控制系统自主研发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家基金委的支持下,该项目历经7年攻关,开展了城市燃气热电中心智慧清洁灵活供热关键技术研究,并实现了产业化。

成果

县级供电企业电能替代协同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21-08-31

临颍公司为贯彻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要求,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满足客户安全生产和地方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推动公司供电服务模式转型,针对木材加工企业燃煤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的损害,如 PM10、PM2.5 严重超标,危害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开展电能替代协同服务体系建设。借鉴协同理论,以供电企业为中心,对外与“政府、电能替代客户、节能公司”等各方形成外部协调互动,对内与供电企业各相关部门形成内部协同联动,构建了基于“双引导三支撑四机制”的电能替代协同服务体系。 “双引导”指政府引导用能理念转变和供电企业典型示范引导。“三支撑”指政策支撑、电网支撑和技术支撑。“四机制”指临颍公司与政府的协同沟通机制、与电能替代客户的双赢机制、与节能公司的联合支撑机制和内部资源保障机制。 通过“双引导三支撑四机制”的电能替代协同服务体系建设,在管理效益上,实现内外部高效协作,资源优化整合,差异化精益服务,闭环管控提升工作效率。在经济效益上,实现增供扩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社会效益上,用户侧更加安全、节能、环保,带动杜曲家具加工业规模性发展、农村电气化发展和城镇工业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在环保效益上,改变客户用能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关键词:
77次浏览
成果

火电机组多污染物深度脱除关键技术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2-07-26

项目属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是河北省火力发电节能环保工程技术中心重点支撑项目,获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火电产生的多种污染物是雾霾前驱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相关环保设施虽经多次以单一污染物为主的升级改造,但总污染排放量仍超环境承载力,迫切需要持续深度减排。然而,常规污染物已进入低浓度区,且N2O、SO3、NH3等影响也成为核心限制,深度脱除加剧了环保与经济安全的矛盾,需在减排机理和技术上进行突破。历时十年持续攻关,建立省内首个脱硫-脱硝-脱汞联合实验室,与龙头环保企业联合研发,结合“总理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攻克了多种含氮污染物减量相互制约、低浓度SO2吸收平衡限制、协同治理体系缺失等难题,形成污染物深度治理技术,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应用。项目形成专利27项、论文17篇、专著1部,制定行业标准3项,获得CNAS/CMA资质检测能力60余项,且相关实验室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部认证序列。实现京津冀首台600MW机组“绿色发电”改造应用,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近三年,自主及合作推广深度减排机组达200余台,推动了燃煤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58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3

EPTC双周刊

4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5

2023年EPTC大事记

6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7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

8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9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10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