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电力:数字赋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国网江苏电力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基于PMS3.0架构,打造了资产管理数据底座,完成了PMS3.0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应用部署推广,支撑业务协同向数据协同、设备管理向资产管理、评价驱动向策略驱动的“三个转变”。
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开关运行情况介绍
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断路器、组合电器、高压开关柜的台账数(率)、故障数(率)、缺陷数(率)、运行年限分布情况,总结归纳了现目前主要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管控策略。第一,针对隐蔽性较强的GIS内部载流回路过热短路故障问题,应开展对GIS内部过热检测技术研究,试点进行二维码定点定位测温;第二,对于继电器老化引发的开关误跳,可以改进二次接线回路设计,保证在断路器在非全相状态时间内才启动断路器跳闸回路跳闸,从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三,机构引发的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影响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收集机械测试数据,开展机构状态的专项评估,研究并提出机构的运维检修策略;第四,多重雷击引发的断路器击穿问题,可通过研究多重雷击下断路器的运行工况,推进IEC工作组修编断路器多重雷击下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五,针对隔离开关机构、载流缺陷多的问题,可研究模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机构,开展隔离开关的检查性操作和日常巡视工作的技术监督;第六,面对断路器爆裂风险,可制定滤波器断路器的反措,提高断路器的技术参数和试验要求,加强断路器厂内装配工艺环节的技术监督。
新型电力系统主配微网通信协同发展探索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电网发展的主流趋势,电网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灵敏感知和实时洞悉、生产运行精准控制、用户行为智能调节等特征是其基本要求,先进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力量。报告中分享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加快电力通信创新探索方面的实践与成果。针对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潜在新技术,坚持“技术研究、试点验证、标准制订、推广应用”四步走策略,形成了适应各类业务场景的通信解决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立足通信专业长远发展,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各方合力,积极开展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高效推动先进通信技术在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电网形态和多种业务场景中落地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通信支撑。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基于综合不停电检修策略的“城中村”及“上改下”改造典型经验
随着近年来城市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改造持续推进,配电网也伴随着开展各类涉及中低压网架的“城中村”及“上改下”改造。作为连接广大用户分配给各类用户电能的“最后一公里”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电网,迁改过程中存在的检修手段运用能力和高质量可靠性要求之间的不平衡矛盾,会伴生出大量的改造过程时户数损失,持续烤验着供电企业的检修策略制定水平和对传统停电检修手段的不停电替代更新能力。在城市配电网迁改这一计划性工作中,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坚持“新装设备先送电、改造设备逐一割接”总体原则,基于综合不停电检修策略实施,不断拓展综合不停电检修手段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通过全员贯彻不停电服务理念,建立和嵌入以不停电检修为核心理念的先进管理模式,采用先进不停电检修手段,不断压降改造检修时户数损失。实现了保证城市电网高质量可靠供电,提升用电营商环境和用户用电满意度,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成效。
可远程在线核容放电的变电站智能直流系统
本项目通过对直流电源系统框架、蓄电池全状态多变量监测方法及在线核容放电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首次提出新型直流电源系统中两段直流母线互为备用策略、蓄电池远程在线核容放电的控制策略和关键技术,形成一套远程在线核容放电的变电站智能直流系统,由蓄电池全状态智能监测、在线核容成套设备、DC-DC直流智能母联和智能高频开关充电模块及站用电源监控系统组成,可实现功能:1以DC-DC智能母联搭建出两段直流系统的在线热备用框架,当发生直流母线失压或欠压时,能自动保持直流母线的连续供电特性,保证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2.不脱离直流系统下蓄电池远程在线核容放电(所放电的电能回馈电网)和蓄电池全状态多变量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维护,替代原有静态、离线、人工的蓄电池运维模式,及时发现蓄电池隐患,提高运维效率;3.实现直流充电机对交流输入低电压和缺相的适应性的措施,进一步保证电网故障初期直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4.搭建一套完整的蓄电池远程后台维护系统,可管理500个变电站的蓄电池系统,可实现站用电源系统的实时监测、蓄电池自动在线养护、历史数据保存及分析、蓄电池性能综合评估、蓄电池劣化的提前预警等,提高蓄电池维护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泛在物联的智能配用电系统优化运行
泛在物联的配用电系统是智能配电网与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形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分析泛在物联的配用电系统的参与主体及其信息、物理、社会属性,并从物理域、信息域和社会域三个层面探讨参与主体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提炼其运行特点,包括物理域中的节点、网络和功能的灵活性;信息域中的泛在感知的不确定性;计算模式的边缘化、开放交互的安全性,社会域中的角色可变性、效用个性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炼其难点,包括复杂配用电系统的特征识别、社会行为建模与混合仿真、非完全信息的随机博弈框架与应用、融合社会属性的优化问题、边缘计算的调度策略与驱动机制、配用电终端物联网的交互安全机制等。在理论层面为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多学科交叉提供分析探讨,在应用层面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中低压直流配用电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述了直流配电技术发展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我国厦门、甘肃、浙江、深圳、上海等诸多国内外直流配电技术的典型案例。 报告指出,直流配电技术在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可控性以及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的兼容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突出的优势。在大规模海上风电、用户定制电力系统以及终端负荷供电等方面均表现出竞争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欧洲及日本均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架构或建设了研究网络,直流配电技术正处于探索及试点期,技术高速发展,潜力巨大。需要科学、理智地思考战略策略和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