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与应用
结合电力安全工器具作用、特点介绍安全工器具全流程管理及智能安全工器具研究背景,重点针对全流程管理体系、智能安全工器具进行干货分享。他讲到,全流程管理是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作为信息平台,贯穿安全工器具从计划、购置、试验、使用、报废等整个流程;以RFID、二维码标签作为身份标识,实时跟踪并可追溯安全工器具的使用、出入库、使用状态等情况,确保各类安全工器具的“安全可靠、合格有效”,同时介绍了智能接地线、智能安全帽等智能安全工具的特征与应用。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浙江印发2022年电力需求响应工作相关通知 开展“虚拟电厂”等项目试点示范
5月12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电网将持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7月、8月增加市场化调峰能力至300万千瓦以上、全省储备客户侧削峰响应能力达到1100万千瓦以上,浙江电网以2021年最高用电负荷为标准,具备超过5%的削峰能力。截至目前,国网浙江电力通过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实施负荷控制终端改造接入,已具备350万千瓦可中断负荷规模。
山西电力网厂信息交互平台上线运行 实现省调并网电厂安全接入
5月16日19时,山西省535家省调并网电厂和直调用户变电站全部完成山西电力网厂信息交互平台应用联调,标志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度业务网厂信息交互实现内部专网管理系统和外部互联网交互平台双轨运行。
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典型案例集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见证了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智慧城市理念的日益成熟。这个时代被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物联网(IoT)等创新技术所定义,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处理信息和沟通的方式,更深刻地重塑了城市的面貌和运作模式。智慧城市,作为这一技术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智慧城市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增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高速的5G网络、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城市得以更高效地管理资源、应对挑战、提供服务。例如,AI和大数据的应用使得城市能够进行更精准的交通流量管理和环境监测,而数字化平台则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这些技术不仅使城市运行更为智能,也为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体验。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意味着对新的治理模式的探索。在这些城市中,数据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连接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桥梁。通过云平台和综合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分析各种信息,以此作为决策和管理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城市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不仅是人民对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追求。为全面展示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实践成就,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及公共治理研究所协同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促进会、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大数据联盟、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浙江省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浙江省城市大脑产业联盟、安徽省大数据产业协会、江西省信息协会、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等单位发起本次新型智慧城市案例征集活动,旨在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交流,让在智慧城市领域努力耕耘的广大建设者、研究者以及研究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改善城市治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次征集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各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积极响应,在不到一个月内共收到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的548个案例。秉持实效性、创新性、公平性和合规性的原则,我们先后组织两轮专家评审,从官方网站提交的申报材料中,甄选出了100个典型案例。入选案例、主要聚焦于展现智慧城市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这些创新如何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管理。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技术的前沿应用,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负荷互动平台上线运行,聚合负荷资源,对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中国电科院发挥资源聚合和科研专业优势,共同打造负荷互动平台,聚合各类市场主体负荷资源,对接各省级电力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提供资源支撑,实现“云平台广泛接入、设备级精准调控、数智化柔性互动、全场景多元服务”,主动服务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助推“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以数字化手段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