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
基于风电场景概率的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
为有效提高风电入网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风电典型场景概率的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案。首先通过场景分析,利用K-means聚类法将大量风机历史出力数据简化为6个典型出力场景,确定各场景发生的概率,其中聚类数目由肘部曲线法和Dunn指数法综合确定;其次提出电热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建立适用于多场景的风储联合系统模型;最后,以经济性成本最低与弃风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包含电、热负荷综合响应的容量配置优化模型,并将场景概率以权值的形式加入到目标函数中,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和与其他储能配置场景对比,发现所提配置策略能够提高风电利用率约16.12%,同时减少系统综合成本约43.76%,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访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志超:深挖新型电力系统控制保护潜力日益迫切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我国全面加速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4.8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8.8%。
并联直流电源系统试验检测浅谈
并联直流电源系统试验检测方法浅析主要介绍了并联直流电源系统在试验方向上与传统直流电源系统的区别,对比传统检测项目与方法,从并联电源系统的组成特点、工作方式着手,对并联电源组件检测、辅助回路检测、系统硬件集成检测、系统控制策略检测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测方法介绍与分享。
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数据和通信安全
燃煤电厂烟尘一体化脱除关键设备——新型高效除雾器研制
本项目成果的原理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分区、粒径分级、旋流匹配”的高效除雾器的创新设计思路为深入研究旋流除尘除雾原理,提炼高效除雾器关键设计准则,本项目建设了单级/多级除雾器可视化模型实验台(如图2-1),通过实验研究,项目组提出了“流动分区、粒径分级、旋流匹配”的高效除雾器的创新设计思路。具体而言,采用双筒结构来确保满足自旋流液膜的形成条件,增强对小液滴的捕获能力,提高除雾器的抗结垢性能;采用两级/三级弯曲叶片,合理分配每一级的旋流强度,在第一级主要脱除大粒径颗粒并同时保证大颗粒/大液滴不发生大量破裂;对上下游叶片的进出口参数进行协调设计,确保旋流满足匹配条件,实现低压损下的高效可靠脱除。 本项目的创新点如下:①开发了流动分区、粒径分级、旋流匹配的高效除尘除雾器,并开发了高效除雾器的精益化设计系统;②形成了基于多变量自适应的除雾器冲洗水系统控制技术。本项目根本解决了现有除雾器部分负荷脱除效率低、雾滴逃逸高、对上游电除尘器性能要求严格等问题,为烟尘一体化脱除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关键设备。
考虑荷电与储氢状态的风光氢储系统动态控制仿真模型
储能是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虑内部气体跨膜传输现象,基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组件结构以及电化学和热平衡原理,构建了可描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物质传输以及能量转换的精细化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的电-氢耦合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化学储能荷电状态与氢储能氢状态的双层协调控制策略。上层功率分配考虑了系统内电负荷和氢负荷需求变化,将电化学储能荷电状态、储氢罐氢状态作为重要约束因素,确定系统各设备的工作模式。底层控制根据设备的工作特性,采用PQ控制、VQ控制等方法实现功率追踪调整。通过多种不同运行场景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风光氢储系统控制策略优化提供支撑。